口唇泛紅 應該做什么檢查
1.通常采用第3屆國際川崎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988年12月)進行診斷:
(1)發(fā)熱 持續(xù)5天以上,少數(shù)少于5天,抗生素治療無效。
(2)四肢末端變化 在急性期有手足硬腫,掌(跖)及指(趾)端有紅斑;在恢復期甲床皮膚移行處有膜樣脫皮。
(3)皮疹 多形性紅斑,軀干部多,不發(fā)生水皰及痂皮。
(4)球結膜 雙眼球結膜充血。
(5)口腔黏膜 口唇潮紅,楊梅舌,口咽部黏膜彌漫性充血。
(6)頸部淋巴結腫大 非化膿性,直徑大于1.5cm。
符合上述5項以上診斷標準者即可診斷,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應除外葡萄球菌,鏈球菌,麻疹和鉤端螺旋體感染,對于符合上述4項或3項診斷標準者, 若在病程中經(jīng)超聲心動圖或冠狀動脈造影證明有冠狀動脈瘤(多見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或8歲以上的年長兒);或符合上述4項診斷標準,但超聲心動圖可見冠狀動 脈壁輝度增強(此型冠狀動脈擴張少見),在除外其他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等)時可以診斷為川崎病,若臨床出現(xiàn)下列表現(xiàn)有助于非典型川崎病的診斷:①卡介苗接種處再現(xiàn)紅斑,陰囊腫脹,肛周皮膚潮紅;②血小板數(shù)顯著增多;③C反應蛋白和血沉明顯增加;④超聲心動圖顯示冠狀動脈擴張或動脈壁輝 度增強;⑤聽到心臟雜音或心包摩擦音;⑥出現(xiàn)低白蛋白血癥。
2.分期 川崎病是一種三相性的疾病,急性期通常持續(xù)1~2周,主要特征是發(fā)熱,結膜充血,口咽部的改變,四肢末梢紅腫,皮疹,淋巴結炎,無菌性腦膜炎,腹瀉和肝功能受損,心肌炎常見于急性期,盡管冠狀動脈炎也發(fā)生于此時,但心臟超聲檢查卻無法檢測出有否動脈瘤的存在,當發(fā)熱,皮疹及淋巴結炎好轉(zhuǎn)后進入亞急性期,此 時約距離發(fā)熱起始1~2周,出現(xiàn)手足脫皮及血小板增多,此外,此期冠狀動脈瘤開始形成,猝死的危險最大,亞急性期持續(xù)至發(fā)熱后4周,在起病后6~8周,當所有臨床癥狀消失,血沉恢復正常后進入恢復期。
3.主要癥狀 持續(xù)高熱是急性期的特點,典型的發(fā)熱通常起病急,熱度高達39℃以上,呈弛張熱,如沒有及時治療,高熱可持續(xù)1~2周,有時可達3~4周,另一方面,如果及時靜脈使用免疫球蛋白和大劑量的阿司匹林,發(fā)熱常在1~2天內(nèi)緩解。
在發(fā)熱24~48h后常出現(xiàn)雙側結膜充血,球結膜充血較瞼結膜多見,尤其多見于結膜周圍,一般沒有分泌物,裂隙燈檢查可發(fā)現(xiàn)前葡萄膜炎。
口咽部的改變也見于熱起后24~48h,最初是口唇泛紅,幾天后出現(xiàn)腫脹,皸裂及出血,最典型的是舌乳頭增生,即草莓舌,口腔及咽部明顯充血,但不伴有潰瘍和分泌物。
口唇泛紅專家解答疑難 更多>>
暫無相關專家答疑!
口唇泛紅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 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
- 小兒滲出性多形性紅斑
-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 小兒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
- 小兒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最常用的藥物]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抗ENA抗體 、 抗線粒體抗體(AMA)
[最常用的藥物]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磁共振血管造影
[最常用的藥物]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狼瘡細胞試驗 、 狼瘡帶試驗 、 抗線粒體抗體(AMA) 、 抗心磷脂抗體(ACA)
[最常用的藥物]
口唇泛紅對癥藥品更多>>
暫無相關藥品!
您最近瀏覽過的癥狀
癥狀庫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h3>
患者關注排行榜
口唇泛紅最新文章
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