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汗癥
臭汗癥
臭汗癥,汗液中具有特殊臭味的現象。全身性與衛(wèi)生情況不良或食入大蒜、蔥頭等有關。常見者為局部性,主要是腋臭,又稱狐臭,腋部大汗腺分泌物為細菌分解,產生不飽和脂肪酸而發(fā)出臭味。青春期發(fā)病,外陰、肛門、臍部等均可有臭味。應保持清潔衛(wèi)生,經常清洗,保持干燥,局部可用抑制汗腺藥物,外用抗菌藥物;激光、手術破壞、切除大汗腺也可應用。 臭汗癥可分為全身性臭汗癥與局部性臭汗癥兩種。全身性臭汗癥:往往是一種和種族有關的生理現象,也可見于衛(wèi)生習慣不良者,服食某些食物如蔥、蒜、芥末或某些藥物如麝香等,在個別人中可產生臭汗。局限性臭汗癥;主要發(fā)生在腋下、足、會陰,表現為多汗且有臭味,以腋臭最常見。臭汗氣味輕重不同,大多與多汗有關,夏季加重,以青春發(fā)育期臭味最濃,隨年齡增長而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