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傷 是什么引起的
飛機上升時外界氣壓降低,鼓室內氣壓相對較高形成正壓。上升約60m時(相當減壓0.7KPa),可感到輕度耳脹,鼓膜向外膨隆。隨高度的增加,耳脹感及鼓膜膨隆更加明顯,并出現聽力減退。當上升至150m(氣壓減低2.0KPa ),耳內可聽到“嘀答”聲響,為鼓室內氣體沖開咽鼓管逸出之聲。鼓室內氣壓與外界氣壓達到平衡,耳癥狀消失,繼續(xù)上升時上述現象可周期性重復發(fā)生。
飛機下降時外界氣壓不斷增高,鼓室內氣壓相對降低形成負壓,鼓膜內陷。隨高度的不斷降低,鼓室內負壓增大。鼓膜內陷明顯,有耳受壓感及聽力障礙。由于咽鼓管的單向活門作用,外界氣體不能自動進入鼓室,只有在做吞咽動作時才能使咽鼓管開放,鼓室內外氣壓獲得平衡,鼓膜復位,癥狀消失。若咽鼓管不能及時開放,外界氣體不能進入鼓室,鼓室內負壓不斷增加,就會引起中耳氣壓性損傷,當鼓室內負壓達 6.7~8.0KPa時,耳有疼痛感覺。負壓達10.7~12.0KPa時,鼓室內負壓超過13.3KPa時,可發(fā)生鼓室積液,甚至鼓膜破裂。
正常人咽鼓管每分鐘開放多次,睡眠時每5秒亦可開放一次。飛行下降中若每秒下降15m,多不發(fā)生損傷。特別是密閉座艙氣壓變異緩慢,不致發(fā)生中耳氣壓性損傷。但當離地面愈低,下降速度過快,短時間內發(fā)生較大的氣壓差,若無主動通氣動作時,易發(fā)生中耳氣壓性損傷。潛水時,可因下降時未能自行吹張咽鼓管以恢復中耳壓力與外界壓力之平衡而導致鼓膜破裂。
鼻及鼻咽如急慢性鼻炎、急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鼻部變應性疾病、鼻咽部腫瘤、咽肌癱瘓、下頜關節(jié)病及齒合不良等,皆可影響咽鼓管通氣機能,為發(fā)生氣壓性中耳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初學飛行的人員,常因注意力高度集中,對耳內受壓感不靈敏,忘記作吞咽動作,如下降過速,常造成中耳氣壓性損傷。空運傷員入睡或昏迷者,亦易患此類損傷。
氣壓傷 專家解答疑難 更多>>
暫無相關專家答疑!
氣壓傷 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 中耳氣壓傷
- 病因中耳氣壓傷是怎么引起的?
- 檢查中耳氣壓傷要做什么檢查?
- 并發(fā)癥中耳氣壓傷會引發(fā)什么疾病?
- 預防中耳氣壓傷要怎么預防?
- 癥狀中耳氣壓傷有什么癥狀?
- 診斷鑒別中耳氣壓傷如何鑒別?
- 治療中耳氣壓傷怎么治療?
- 找藥品中耳氣壓傷需要吃什么藥?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純音聽力計檢查法 、 電測聽 、 腦誘發(fā)電位
[最常用的藥物]
氣壓傷 對癥藥品更多>>
暫無相關藥品!
您最近瀏覽過的癥狀
癥狀庫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病:
患者關注排行榜
氣壓傷 最新文章
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