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處于抑郁狀態(tài)的患者本人承受著精神甚至軀體的極大痛苦,影響生活治療,影響患者的家庭或者職業(yè)功能,并且抑郁癥自殺風險很高
精神病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在患病后要盡早的治療,不要忽視任何細節(jié)。在我國,至今流傳著不少治療精神病的民間偏方。
藥物治療確實不需要成為每個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方式,但是當你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時,恥辱感和愧疚感不該是影響你權衡的因素。
在有足夠循證醫(yī)學證據(jù)之前,正念是不能代替正規(guī)治療的,它更多的是一種輔助,比如我患有潰瘍性結腸炎,雖然說這是一種身心疾病,但是不能本末倒置,還是應該以遵醫(yī)囑堅持服藥為原則,輔以正念調整身心。
存在主義認為,心理問題的根源是四個存在命題: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人皆無法避免這四個存在命題引發(fā)的焦慮,對這些焦慮的防御,就導致了各種心理問題甚至精神疾病的產(chǎn)生。
一個成熟的咨詢師,無非是專業(yè)訓練時數(shù)足夠豐厚、人格成長足夠健康與自由。否則在工作過程中,就很難充分理解相互之間發(fā)生的影響,那很可能就不是在幫助人而是在害人害已了。
當我們不再盲目地聽從主流論述的要求,從思考和質疑中發(fā)展自己更偏好的價值觀和信念時,我們就在塑造自我上就有了主動權,我們的人生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方向和可能性。
人必有痛苦。而有了痛苦,人則想要尋求解脫,這同樣是受著“尋樂本能”的驅使。這就催生了對各種各樣解脫方法的探索。心理咨詢、哲學、宗教只是諸多解脫方法中的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