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傷性樞椎前滑脫
一直到1981年,才出現(xiàn)Hangman骨折分類的標準。首先是Francis等按照骨折移位、成角和韌帶的不穩(wěn)定情況將Hangman骨折分為5個等級。移位的測量是在側位片上C2、C3椎體后下緣分別畫垂線、測量垂線距離;成角是C2、C3椎體后緣分別畫線,測量兩線交角的度數(shù)。Ⅰ級骨折被認為是穩(wěn)定的,Ⅱ~Ⅳ級骨折是不穩(wěn)定的,Ⅴ級骨折意味著移位超過C3椎體矢狀直徑的一半或成角畸形已造成至少一側C2~3間隙大于正常頸椎間盤的高度。
同年,Effendi等根據(jù)骨折的穩(wěn)定程度將其分為三型:Ⅰ型是穩(wěn)定的骨折,骨折線可以涉及椎弓的任何部位,C23椎體間結構是正常的;Ⅱ型骨折是不穩(wěn)定的骨折,樞椎椎體顯示屈曲或伸展的成角或明顯的向前滑脫,C23椎體間結構已有損傷。Ⅲ型骨折是移位的骨折,樞椎椎體向前移位并有屈曲,C23小關節(jié)突關節(jié)發(fā)生脫位或交鎖。
1985年,Levine和Edwards根據(jù)骨折的形態(tài)和穩(wěn)定程度結合損傷機制將其52例創(chuàng)傷性樞椎滑脫的患者分為四型;Ⅰ型骨折有輕微的移位,韌帶損傷輕微,是穩(wěn)定的骨折,占28.8%;損傷機制是過伸加軸向載荷造成樞椎中弓在伸展位上斷裂。Ⅱ型骨折有超過2mm的前移和顯著的成角,是不穩(wěn)定骨折,占55.8%;損傷機制是過伸和軸向載荷引起中弓近乎垂直的骨折,隨后突然的屈曲導致椎間盤的后部纖維伸展和椎體的前移和成角,C23椎間盤可因這種損傷機制中涉及的突然屈曲成分而斷裂。ⅡA型骨折是Ⅱ型骨折的一種變型,C23間顯示嚴重的成角和輕度的前移,骨折線通常不是垂直,而是從后上到前下斜形通過樞椎椎弓,占5.8%。損傷機制是屈曲占主要成分并伴有牽引成分的暴力。Ⅲ型骨折是雙側弓根骨折伴后側小關節(jié)突的損傷,通常伴有中弓骨折的嚴重移位和成角,及一側或兩側的小關節(jié)突脫位,占9.6%。損傷機制是屈曲暴力加軸向壓縮。
盡管從解剖角度看創(chuàng)傷性樞椎前滑脫是十分危險的損傷,但神經損害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甚至有時令人難以置信。如Levine的52例中僅有4例伴頸脊髓損傷,而不相關的神經損傷如閉合性顱腦傷有11例。Brashear的29例此類骨折患者,初期癥狀1例左上肢癱瘓,6小時后恢復;1例全身暫時性麻木;1例脊髓中央管綜合征;5周后僅殘留左上肢無力;另有1例四肢癱,25天后全身完全恢復。也有神經損害發(fā)生率相對較高的報道,Tan報道的一組31例患者中20例無癥狀,7例不完全四肢癱(3例中央管綜合征),2例不完全的截癱,2例Brown-Sequard綜合征;2例完全的膀胱功能障礙。Marar的15例中11例并發(fā)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害,其中6例24小時后即告恢復,5例時間稍長,但在3天~3個月內也全獲得恢復。此類損傷的神經損害發(fā)生率和損害程度較低可能是由于前方骨折塊向前移位產生中弓缺損并造成實際上椎管的擴大,脊髓也隨之前移,而免受了寰椎后弓的壓迫。但當骨折線涉及樞椎椎體時,樞椎椎體后下方骨質仍留在原位,則出現(xiàn)了脊髓受壓的危險。
最常見的主訴是頸部疼痛和僵硬,其次是麻木和無力,外傷史是明確的,常是車禍或墜落。另一臨床特點是合并有頭和頜面部的損傷,位于前額或下頦,多為皮膚挫傷。有時可有其他椎體和長有骨的骨折。
通過病史以及影像學檢查不難與頸椎病相鑒別。
創(chuàng)傷性樞椎前滑脫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創(chuàng)傷性樞椎前滑脫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