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檢查概述
脊柱檢查通常以視、觸、叩診相互結合,其主要內容包括脊柱的彎曲度、有無畸形、脊柱的活動度及有無壓痛、叩擊痛等。
脊柱檢查正常值
健康成人脊柱存在四個生理性彎曲:頸椎前突;胸椎后突;腰椎明顯前突;骶椎后突。應讓被檢查者作前屈后伸,左右側彎及旋轉運動,其正常活動度為:頸段前屈后伸45°,左右側彎也達60°,腰段在臀部固定條件下前屈后伸45°,右左側彎各30°,旋轉為45° 檢查中無異常疼痛。
脊柱檢查臨床意義
一、背面視診
(1) 脊柱 是否正中,有無側凸畸形,上身傾向何側。脊柱側凸(scoliosis),應記明側凸的方向及部位C形、反C形、S形或反S形;兩肩是否等高,雙髂嵴上方是否水平。上身移向何側,可從第7頸椎棘突垂一條直線來估計移位的程度。脊柱側凸可分為:
① 姿勢性側凸,見于兒童發(fā)育期坐位姿勢不良、椎間盤脫出癥、脊髓灰質炎后遺癥等,如站立位有側彎而在坐位或臥位消失時,可因兩下肢不等長所致;
② 器質性側凸,見于枸僂病、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連及肩部畸形等病變,改變體位不能使側凸得到糾正。
(2) 背肌情況 兩側背肌變平而中央的棘突呈一條隆起,日久易產生駝背及腰背韌帶勞損。此外應注意雙側骶棘肌是否對稱、有無萎縮或痙攣。凡腰痛的病人,如腰椎結核,急性扭傷等,常有腰肌痙攣。
(3) 自動運動 脊柱的運動主要在頸椎及腰椎,它的運動包括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及左右旋轉。檢查頸椎時應固定雙肩,使軀干不參與運動?!z查胸椎活動度可先固定骨盆再轉動肩部,以深呼氣和呼氣胸圍之差作為胸部擴張度,一般正常值為5cm;若胸部擴張度消失,往往提示肋骨后關節(jié)與胸椎間的異常,多見于強直性脊柱炎。
「脊柱特殊檢查」
(1) 瑞-舒(Wright-Schober)測試法測定脊柱前彎時的伸長率,該檢查法可對幼年強直性脊柱炎病人進行動態(tài)觀察。
(2) 拾物試驗 檢查患者的脊柱活動,可使其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觀察脊柱的活動是否正常。腰椎有病變拾物要屈曲兩側膝、髖關節(jié)而腰挺直。
二、側面視診
(1) 脊柱后凸(kyphosis)即脊柱過度后彎,多發(fā)生于胸段,也稱駝背(gibbus)。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胸部塌陷,腹部向前凸出。脊柱胸段后凸原因很多,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如小兒脊柱后凸多為胸椎錐體結核引起,病變常發(fā)生在下胸部,由于錐體破壞,棘突向后明顯突出,稱為成角畸形。青少年胸段下部及腰段均與后凸,多為發(fā)育期姿勢不良或患脊椎骨軟骨炎的后果。成年人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見于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強直固定,仰臥位脊柱亦不能伸平。老年人脊柱后凸,多發(fā)生在胸段上半部,為骨質退行性變、胸椎錐體被壓縮而成。外傷性胸椎骨折后,可在任何年齡組中成為發(fā)生脊柱后凸的原因。
(2) 脊柱前凸(lordosis)即脊柱過度向前彎曲,發(fā)生在腰椎部分時,又稱挺腰畸形,可見于妊娠等生理情況,也可因大量腹水、脊椎滑脫癥、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或炎癥所致的髖關節(jié)屈曲畸形所致。在側面尚可觀察脊柱的屈伸活動范圍及彎腰時活動的中心部位。腰前屈時,正常脊柱可彎曲成C形,而病態(tài)脊柱的活動度明顯減少,主要活動中心在髖關節(jié)。
三、脊柱壓痛與叩擊痛 叩擊痛可采用兩種方法檢查:直接叩診法,是以叩診錘或手指直接叩擊各個脊椎棘突。深部的椎體疾患如結核或脊椎炎時,叩打局部,出現(xiàn)深部疼痛,而壓痛不明顯或較輕。間接叩擊法,囑病人取端坐位,醫(yī)師用左手掌面放在病人的頭頂,右手半握拳以小魚際肌部叩擊左手觀察病人有無疼痛,正常人脊椎無叩擊痛。如脊椎有病變,在受損部位可產生叩擊痛。叩擊痛陽性可見于脊椎結核、骨折及椎間盤突出。
需要檢查的人群:要付部有異常疼痛的人群。
脊柱檢查檢查方法
檢查脊柱時,應脫去上衣,雙足并攏站立位,雙下肢直立,雙手自然下垂。背面觀察脊柱。
受試者作立正姿勢,以髂嵴為中心,在其上10cm及下5cm處各作一標志,測量兩點間距離。
檢查患者的脊柱活動,可使其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觀察脊柱的活動是否正常。
醫(yī)師用左手掌面放在病人的頭頂,右手半握拳以小魚際肌部叩擊左手觀察病人有無疼痛。
脊柱檢查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孕婦。
檢查前禁忌:懷孕期間檢查要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免 X 線對胎兒造成影響。脊柱檢查前,要先行脊柱正側、斜位照片等。
檢查時要求:檢查放松心情,檢查過程有可能有異常疼痛的情況,如實反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