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您的位置:健客網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針刺針灸 > 立夏到,冬病夏治的艾灸妙招

立夏到,冬病夏治的艾灸妙招

2018-06-16 來源:醫(yī)易同修偏方針灸食療大全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選準穴位后,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一側足三里穴上各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

中醫(yī)立夏節(jié)氣養(yǎng)生要點

“夏”原意為“大”的意思。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有諺云:“立夏東風少疾疴,時逢初八果生多,雷鳴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蟲損稻禾”。此時天氣漸熱,植物繁盛,雨量增多,由于出汗水分丟失多,脾胃消化功能會較差,一些夏季疾病會隨之而來,例如頭痛、煩躁、失眠、免疫功能低下等等都跟心臟的承受度有關。春夏養(yǎng)陽,養(yǎng)陽重在養(yǎng)心。心對應夏,夏季心旺腎衰。中醫(yī)認為此時人體的心臟機能處于旺盛時期。根據順應四時的養(yǎng)生法則,人在整個夏季的養(yǎng)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yǎng)護。《醫(yī)學源流論》說:“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于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心主神志,心主神明,故稱心藏神。天氣轉變對人體的心腦血管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中老年人的腦血管和心血管影響較大。同時對內分泌也有較大的影響。

按照古中醫(yī)《內經》的養(yǎng)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們體內的陽氣是大量往外生發(fā)的,多處于外熱內虛,上熱下寒的狀態(tài),就知道如何來養(yǎng)生了。首先生冷寒涼盡量少吃最好是不吃;進入空調冷氣房要注意保暖,沒有必要空調風扇少用或不用,盡量讓人體順應夏天陽氣生發(fā)旺盛的自然狀態(tài),也適當發(fā)發(fā)汗,以排出體內的寒濕邪氣;尤其是平時就是虛寒濕的虛弱體質,氣血兩虧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腳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

立夏節(jié)氣灸能治哪些???

立夏節(jié)令到來,艾灸也要順應自然,符合節(jié)氣的自然條件。夏季是最適合進行中醫(yī)艾灸療法的季節(jié),天氣熱,人體對溫度比較敏感,不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yī)“冬病夏治”的理論,那么醫(yī)易同修公眾號來帶大家看一下立夏節(jié)氣艾灸能治療哪些疾病呢?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個伏天的第一天開始艾灸,直到三伏結束。穴位分別是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間)、大椎穴(第7頸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夾脊穴

大椎穴,陶道穴

治失眠多夢

百會穴(兩耳之間頭頂正中線)、四神聰穴(百會前、后、左、右各開1寸處)、印堂穴(兩眉之間)、太陽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長線上方)。每天對這幾個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鐘。

四神聰穴

治腹瀉

夏季因為飲食不注意或腹部受涼,經常會出現腹瀉,對相應的穴位進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補中益氣、保暖治寒。這幾個穴位分別是:中脘穴(臍中上4寸)、建里穴(臍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邊緣)。

中脘穴,建里穴

治胃疼

選準穴位后,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一側足三里穴上各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

治牙齒松動

每晚臨睡時,端坐凳上,將艾條點燃后,在下肢的絕骨、涌泉穴上懸灸,每穴2~3分鐘,至局部出現紅暈,再請家人幫助,施灸腎俞、大杼穴,每穴2~3分鐘,至局部出現紅暈。農歷每月前2日下午5時~9時施灸。補腎益精,強骨固齒。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