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坊間常聽到“上火刮痧,著涼拔罐”的保健說法,真的是這樣嗎?廣東省中醫(yī)院大院傳統(tǒng)療法科主任陳秀華教授稱,這種說法有欠妥當!
在中醫(yī)學領域,刮痧療法和拔罐療法的功能作用和主治范圍遠遠大于此,并不能拘泥于“上火用刮痧,著涼用拔罐”。此外,春暖花開,天氣轉熱,這兩種保健康方法都可以在家自己做。
刮痧療法,可以自己在家操作
刮痧療法,是以中醫(yī)皮部理論為基礎,在中醫(yī)的經(jīng)絡學說和整體觀念指導下進行的,運用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之目的。
陳秀華介紹,刮痧運用手法刺激經(jīng)絡,充分發(fā)揮營衛(wèi)之氣的作用,使局部皮膚發(fā)紅充血,從而起到疏通經(jīng)絡、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驅風散寒、行氣止痛等效用,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臨床上,不同的刮痧療法,其實對人體有不同的作用——
補法:刮拭按壓力小,速度慢,能激發(fā)人體正氣,使低下的機能恢復旺盛。臨床多用于年老、體弱,久病、重病或形體瘦弱之虛證患者。
瀉法:刮拭按壓力大,速度快,能疏泄病邪、使亢進的機能恢復正常。臨床多用于年輕、體壯,新病、急病或形體壯實的實證患者。
平補平瀉法:為按壓力中等,速度適中。平補平瀉法介于補法和瀉法之間,常用于正常人保健或虛實兼見證的治療。而提及的上火刮痧,就是運用瀉法,用于實性上火。
她提醒,刮痧時刮痧板要蘸取刮痧油,常與皮膚成45度-90度角,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背部督脈中間向兩側刮,或每次都由內向外,單方向刮。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鐘,最長不超20分鐘。對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人,不可強求出痧,以感到舒服為原則。
刮痧療法的適用范圍比較廣,除有出血傾向和過于虛弱的體質外,其他體質都適合運用此療法,且其入門是非常容易的,適合家庭保健,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定最好配合使用潤滑劑,比如清水、甘油、刮痧油、精油等,都有潤滑作用,可減輕刮痧過程中的疼痛、預防感染;倘若含中藥成分,有活血化瘀功效就更好。
2、刮痧時要背著風,出痧后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因為刮痧使毛孔玄府開放,容易被風邪寒邪入侵。
3、刮痧時,汗孔開泄,消耗正氣。為有利于扶正法邪,或祛邪而不損正氣,故治療時間一般限制在25分鐘之內,每次宜治療一種病癥。如采用瀉刮手法超過25分鐘時,正氣消耗過多,會出現(xiàn)疲勞反應。
4、刮痧并非越痛越有效、越黑越有效,具體的操作要看病情的輕重緩急而定。
5、痧斑退了以后才可以進行第二次刮痧,并非越頻繁越好。
注意!這些人群和情況,不宜刮痧
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及皮膚病變處禁刮。
白血病、血小板少者慎刮。
心臟病出現(xiàn)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空腹、過度疲勞、大出血后體質比較虛弱者忌刮。
化膿性炎癥、滲液潰爛的局部皮膚表面(如濕疹、皰疹、疔、癤、癰、瘡等病癥),以及傳染性皮膚病的病變局部禁刮,可在皮損處周圍刮拭。
拔罐療法,在家不可自行拔火罐
拔罐療法,是一種以杯罐為工具,借熱力排去罐內的空氣產(chǎn)生負壓,使其吸著于皮膚,造成郁血現(xiàn)象的一種療法。
這種療法可以疏通經(jīng)絡、逐寒祛濕、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適用于外感寒邪,久寒痼冷,經(jīng)絡氣血阻滯日久,筋脈肌肉失養(yǎng)等病癥。
拔罐分為火罐和氣罐,拔火罐一定要在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找專人操作,因為拔火罐在操作上要求一定的技巧,一旦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皮膚燒傷,也易引發(fā)火災等意外事故,故并不建議自行拔火罐。
家庭保健使用拔罐療法,建議使用“拔罐器”,雖然效果不及火罐好,但安全系數(shù)較高,而且簡單易操作,適合家庭保健。
拔罐療法的適用范圍也相對比較廣,除有出血傾向和過于虛弱的體質外,其他體質都適合運用此療法,但要注意體質虛弱的、免疫力低下的、年齡比較大的,拔的時候要慎重,且時間不能太長,力度不能太大;如果病情比較輕,沒必要長時間、大力度地拔;拔罐之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受涼,拔罐之后,半天之內不能洗澡沖涼。
因為拔完罐后,毛孔玄府開放,容易被風邪寒邪入侵。
注意!這些人群和情況,不宜拔罐
腫瘤、血液病、孕婦。
高血壓病發(fā)作期。
皮膚破損有瘢痕處及皮膚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