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食過度,百病由生!
很多疾病,都和過度飽食有關。
例如感冒,有時候吃多了,積了食,再受點風寒,很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后,如果清一清腸胃,適度餓肚子,反倒容易痊愈。
相反,若是一味想著補充營養(yǎng),多吃點東西,好增加抵抗力,結果反倒會加重感冒。
再比如,大多數(shù)人都有脾胃虛弱的問題。脾虛胃寒,也都是飲食無度引起的。
脾胃長期處于過勞的狀態(tài),得不到適當?shù)男菹?,功能自然日益消退。久而久之,就成了脾胃虛寒的狀態(tài)。
又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病、癱瘓、老年癡呆等疾病,都與飲食無節(jié)制有密切關系。
在《黃帝內經(jīng)》中,就告訴了后人,如要獲得健康長壽,必須做到“食飲有節(jié)”;全書中以有詳細的說明,五味過度損五臟,煙酒其性猛烈,易耗散維持生命的元氣。
現(xiàn)代醫(yī)學已研究證明,過度的煙酒,可導致全身很多器官受損,引起180多種常見疑難病。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得管好嘴巴,餓餓肚子。
但由此可見的是,少吃一點,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這確實是健康身體的前提之一。
晚飯早吃,最好吃到5分飽
現(xiàn)代人睡的時間明顯晚于古代,肯定不能做到“晚飯不食”。因此提倡大家,晚飯最好在晚上7點前解決,避免晚餐吃的太晚給身體帶來疾??!
過了7點,腸胃消化的黃金時段已過,胃液減少、胃動力變差。這時候“補吃”晚餐,要比正常晚餐吃的更少。最好只有正常晚餐的一半,也就是5分飽。
這種感覺就是“剛吃到爽”,就要放下筷子停嘴。
若是經(jīng)常晚餐吃太晚或太飽,必然造成胃、腸、肝、膽、胰等臟器,在睡眠時仍不斷地工作且傳遞信息給大腦,使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中,進而造成多夢、失眠。長期下來,就會引發(fā)神經(jīng)衰弱等疾病。
適當餓肚子
可以讓身體的器官得到休息
病從口入,很多時候,疾病的發(fā)生不是因為吃得不夠,反倒是因為吃得太多。在不少古人的醫(yī)書中,都將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稱之為“爛腸之食”。
每個人都想自己健康長壽,那就需要遵循古訓,做到“食飲有節(jié)”,五味清淡可養(yǎng)五臟,幸福就從口入了。
富養(yǎng)精神,窮養(yǎng)身體
是現(xiàn)代人養(yǎng)生的不二法門
沒事時多讀圣經(jīng),多看書!
讓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少吃點大魚大肉煙酒,適當餓肚子;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功法,才能保持全身經(jīng)絡通,氣血活,組織器官功能旺盛。
有了一個健康的好身體,才能實現(xiàn)長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