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醫(yī)治療打嗝,我的啟蒙來自于《神醫(yī)喜來樂》這部電視劇。
在劇中,喜來樂被召見進宮,于太后面前,為宮里人治病。這時候一個大臣站了出來,見到太后便長跪不起,不敢言語,被太后賜予平身旨意后得知,原來這大臣不知因何原因,打嗝不止,連話都說不連貫。太后宣喜來樂來看病本來就是圖一個樂呵,也想看看這民間中醫(yī)手上有何本事。
喜來樂跟太后說,這個病,我寫個方子,得您來讀才有效。太后有些許遲疑,但還是照做了。居高臨下宣讀了這“喜來樂之旨”:某某某,你可知罪?
這位某某某大臣一聽便嚇得撲通一聲又跪在了地上,大聲喊道,臣有罪,還請?zhí)笤彛?/p>
太后這時候更疑惑了,便問喜來樂:你這開的是什么方子?
喜來樂一聽便樂了,說,您看,這位大臣的打嗝這不止住了么?
打嗝,在西醫(yī)中有個專有名詞——膈肌痙攣。中醫(yī)上叫呃逆,在《內(nèi)經(jīng)》中叫“噦”,本病在臨床中常見,輕重差別很大,輕者偶然發(fā)作,??勺灾?,重者并見于其它急慢性疾病以及癌癥、中風、流行性出血熱等危重疾病中,常頑固難愈,稱為“頑固性呃逆”。
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呃逆,也就是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噦,非獨胃也。
為什么呢?
因為膈肌痙攣的病位在膈,因胃居膈下,胃氣一上逆就容易動膈,一動膈就會出現(xiàn)呃逆,所以呃逆的直接病機是動膈,而不是胃氣上逆。胃氣上逆可以動膈,那其他臟腑的氣機逆亂是否也可以動膈呢?當然可以,但最常見的是胃氣上逆。這個時候用足三里、內(nèi)關(guān)、中脘等穴位便可治好大部分呃逆,當然,對一小部分仍然無效。
下面便和大家講講呃逆的一些簡單治療方法。
記得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老師便說過,攢竹穴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止呃逆的穴位,在發(fā)生呃逆的時候,長按攢竹穴經(jīng)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攢竹,經(jīng)穴名。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沒錯,只要你做過眼保健操,絕對按揉過這個穴位。
這是一個非常方便取穴的穴位,方法是病人端坐,用雙手拇指重按雙側(cè)攢竹穴,由輕到重持續(xù)按揉幾分鐘,一般呃逆能當即停止。
另外一個穴位只用手來按壓治療呃逆效果便很棒,那便是翳風穴。
翳風穴是手少陽三焦經(jīng)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頸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按壓翳風穴治療呃逆,最早由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王啟才教授報道于《新中醫(yī)》1980年第一期,之后也有一些醫(yī)家以此穴位治療呃逆的報道。
臨床觀察顯示,一些按壓攢竹穴無效的患者,按壓翳風穴即可取效。
呃逆無外乎氣機逆亂所致,三焦是水火氣機運行的道路,三焦經(jīng)又主氣所生病,故按壓三焦經(jīng)的翳風穴可止呃逆。
在實際生活中,有這兩個穴位,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呃逆都可被治愈,我在跟朋友們聊天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生活中摸索出了各種各樣的“小手段”,并以此來對抗呃逆。
1
有人說:當不停的打嗝的時候,含一口水在嘴里,然后再心里計算打嗝的間隔時間,在下一個嗝將要打出來的一瞬間,把嘴里的水吞下去,然后就不會打嗝了。但是,注意,一定是在嗝將要打出來的一瞬間把水吞下去,不然沒有效果。
2
還有朋友說,呃逆的時候喝可樂特別好使!
3
當然,您也可以像文中剛開始所講的那樣,找個機會,嚇他一下,道理也沒那么復雜,恐則氣下嘛。但畢竟身邊沒有“太后”這樣執(zhí)掌大權(quán)的人常駐,這時候,如果學會了文中所講的這些小方法,便真真的不錯呢!
有人還會問,你也說了,這是治療簡單的呃逆,如果都不見效咋辦?如果是急危重癥的呃逆又當如何治療呢?
比如說,有人因為猛地吸了口寒氣而發(fā)生的呃逆,這個呃逆,便是肺胃氣逆所引起的呃逆,這個時候針灸太淵穴效果就會很好。
為什么呢?
因為肺經(jīng)“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這個經(jīng)驗則得益于針灸名家楊甲三教授,臨床效果據(jù)說不錯。
另外,張士杰老師于《古法針刺舉隅》中也曾有用太溪穴治療腎虛沖氣上逆動膈引起的呃逆,摘錄于下:
《靈樞·口問》:“谷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復出于胃,故為噦,補手太陰,瀉足少陰”。滿某某,男,60歲。三年來,時發(fā)呃逆,每逢發(fā)作,至多二、三日而已。1978年夏天再次發(fā)作時,雖服多種藥物及針刺等治療,逾一周尚不已,呃逆頻作,每分鐘十余次,痛苦異常。兩脈沉弱,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
援物比類:此例乃腎陽不足,腎氣沿沖脈而逆之噦。為之針雙太溪穴,得氣有如魚吞鉤,立已。翌日雖又曾發(fā)作,但頻率已大減,共為之治療三次,迄今仍未復發(fā)??甲闵訇幹}從腎上貫肝膈,入胸中,肺根于腎,故噦之標在肺胃,而噦之本在腎,補手太陰為助肺之陽,瀉足少陰乃下肺之寒。故對因有故寒而致之噦,均可用之以調(diào)。《素問·骨空論篇》:“沖脈者,起于氣街,并少陰之經(jīng)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故僅刺太溪亦可治療因陰虛陽亢或腎陽不足,火不歸原所致的腎氣不藏,沿沖脈逆沖而上之噦,包括較為難治的中樞性呃逆。
講了這么多,其實,知道呃逆是怎么來的,治療反而簡單了,這便是隨證治之,也是中醫(yī)的精華所在,還望讀者能活用而不只是套用,不知各位有無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