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遺尿的針灸療法
摘要:腎氣不足腎主封藏,司氣化;膀航為津液之府,依賴腎陽溫養(yǎng)氣化,具有貯藏和排泄小便的功能。若腎氣不足,下元虛冷,致膀脫約束無權(quán),則發(fā)為遺尿。
小兒遺尿是指3周歲以上的小兒在睡眠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俗稱“尿床”。
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于智力
發(fā)育未臻完善,排尿的正常習慣尚未養(yǎng)成,或貪玩少睡,
精神過度疲勞,均能引起暫時遺尿,此非屬病態(tài)。若3歲以上的幼兒,尚不能自控排尿,每睡即遺,則應視為病態(tài)。本病經(jīng)久不愈,往往影響小兒的身心健康。
【病因病機】
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是氣虛。正如《
針灸甲乙經(jīng)》所說:“虛則遺溺”。氣虛主要可分為腎氣不足和脾肺氣虛兩類。
1.腎氣不足腎主封藏,司氣化;膀航為津液之府,依賴腎陽溫養(yǎng)氣化,具有貯藏和排泄小便的功能。若腎氣不足,下元虛冷,致膀脫約束無權(quán),則發(fā)為遺尿。
2.牌肺氣虛肺主一身之氣,具有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脾主中氣,有運化水濕而制水的作用。若牌肺氣虛,上虛則不能制下,膀胱約束無力,則發(fā)為遺尿。
【辨證治療】
1.腎氣不足
癥狀和體征睡中遺尿,醒后方覺,一夜可發(fā)生1~2次或更多,面色跳白,精神委靡,小便清長而頻數(shù),甚則肢冷惡寒,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征候分析腎氣虛弱,命火衰微,下元應冷,不能制約水道,而致睡中遺尿頻繁。命門火衰,機體失于腎陽溫煦,則面色皚白、精神委靡,甚則肢冷惡寒。腎司二便,與膀航互為表里,腎虛則膀防氣化失常,故見小便清長而頻數(shù)。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皆為虛寒之象。
處方中極關(guān)元腎俞膀胱俞三陰交
隨證配穴小便頻數(shù)者,灸列缺。睡眼深沉者,加百會、神門。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并灸。
方義關(guān)無、腎俞以補益腎氣,固攝下元。三陰交為足三陰經(jīng)的交會穴,可調(diào)補脾腎。中極為膀胱的募穴,與膀胱俞相伍,為俞募配穴,可振奮膀胱之氣,恢復其氣化功能。
2.脾肺氣虛
癥狀和體征睡中遺尿,但尿頻而最少,面白神疲,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清,舌談,脈緩或沉細。
證候分析脾肺氣虛,制水無權(quán),上虛不能攝下,則尿頻量少。肺脾氣虛,生化乏源,氣血不足,故見面白神疲。脾失健運,故食欲不振、大便稀據(jù)。脾主四肢,脾氣虛弱,氣血不能充養(yǎng)肢體,則四肢乏力。舌淡、脈緩或沉細,為氣虛之象。
治法補益脾肺。以任脈、足太陰牌經(jīng)和手太陰肺經(jīng)穴為主。
處方氣海太淵足三里三陰交
隨證配穴便清者,加膨俞、腎前。尿頻者,加中極、百會。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并灸。
方義氣海屬任脈穴,可溫補腎之元氣,以益脾肺之氣。足三里、三防交健脾益氣。肺經(jīng)原穴太淵可補肺氣,該穴又是輸主穴,故可補脾氣,取“虛則補其母”之意。
[其他療法]
1.耳針腎、膀優(yōu)、皮質(zhì)下、敏感點。中等刺激,每次2~3穴,每日1次,留針20min。亦可耳穴埋針或壓豆。
2.穴位
注射腎俞、次能或三明交。用l%普魯卡因注射液,每穴1ml,每次l穴,三穴交替使用,隔日1次。
【醫(yī)案舉例】
魯XX,男,11歲?;純鹤杂走z尿,從未間斷,每夜3~4次。身體營養(yǎng)中等,未發(fā)現(xiàn)有生理缺陷。取穴:關(guān)元、三陰交。經(jīng)3次治療,遺尿停止,末再復發(fā)。(針灸學簡編)
【按語】
?。?)針灸治療遺尿效果較好,但對某些器質(zhì)性病變引起的遺尿,應該治療其原發(fā)病。
?。?)治療期間家屬應密切配合,如晚上控制患兒飲水,定時叫醒患兒小便,使其逐漸養(yǎng)成自覺起床排尿的習慣,并積極鼓勵患兒消除自卑、怕羞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