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病取決于三個因素,即視網膜裂孔,玻璃體液化及有一足夠的拉力使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分開,其中視網膜裂孔是關鍵。新視力專家分析稱: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多見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患者較多,常為雙眼先后發(fā)病,多數(shù)患有近視性屈光不正。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手術治療為唯一手段
迄今為止,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仍以手術治療為唯一手段。手術原則為封閉裂孔及解除或緩解病變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在與裂孔相應處鞏膜面加以冷凝或電凝,從而引起局部脈絡膜反應性炎癥,放出視網膜下積液,使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脈絡膜等鄰接組織發(fā)生局限性粘連以封閉裂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還要設法緩解或消除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如鞏膜縮短、鞏膜外加壓、層間填壓、環(huán)扎等球壁手術,以及玻璃體切割手術、玻璃體腔內注入某種氣體或液體等,都是圍繞著這一目標設計的。隨著玻璃體手術及激光光凝術的日益進步,使原來難以治療的視網膜脫離有了治愈的可能。
必須提出,如前文所述,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視網膜變性與玻璃體變性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從這一觀點來說,手術治療僅屬對癥治療,并非病因治療,為了在手術治愈后防止視網膜和玻璃體變性繼續(xù)發(fā)展而再次發(fā)生視網膜脫離,選用一些抗組織退行性變及改善脈絡膜、視網膜微循環(huán)藥物還是需要的。作者的經驗,長期堅持內服中藥杞菊地黃丸(成藥)、駐景丸(成藥)等,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