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與過敏原檢測
摘要:對過敏概念混淆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人一吃辣椒臉上就起痘痘,以為這是過敏,顯然不對,這是飲食不良引起的痤瘡。喝牛奶以后肚子脹氣,那是乳糖不耐受。有人聲稱對酒精過敏,其實那叫耐受不良。
過敏,又叫變態(tài)反應,是身體一種異常的免疫反應,由本來對人無害的物質引發(fā)。導致過敏的物質,即過敏原,都是大分子蛋白,“沒有蛋白就沒有過敏”。因表現各異,病人會求助于皮膚科、呼吸內科、兒科、變態(tài)反應科等科室。目前我國還沒有人群患病率統(tǒng)計,但越來越多的病人已讓醫(yī)生疲于應付。
一、過敏是個“富貴”病
據統(tǒng)計,過敏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富貴病。20%—40%的人一生中都曾罹患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支氣管
哮喘、
急性蕁麻疹、嬰兒濕疹、接觸性皮炎、食物/
藥物過敏、過敏性休克等,其中過敏性休克是最致命的。北京協和醫(yī)院變態(tài)反應科主任尹佳教授提供了國外一組數據: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過敏性休克的發(fā)病率約為—2%;過敏性休克已經影響到美國人的生活,有1100萬人曾經歷過危及生命的過敏性休克;英國1990年到2004年的住院病人過敏性休克發(fā)生率增加了7倍,其中因食物過敏誘發(fā)的過敏性休克增加了5倍,還未包括急診病人,并且,自1991年以來,治療過敏性休克藥物的處方量增加了12倍。
二、對過敏的誤解
對過敏概念混淆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人一吃辣椒臉上就起痘痘,以為這是過敏,顯然不對,這是飲食不良引起的痤瘡。喝牛奶以后肚子脹氣,那是乳糖不耐受。有人聲稱對酒精過敏,其實那叫耐受不良。
跟內、外、婦、兒等學科相比,變態(tài)反應學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我國的變態(tài)反應學也就50多年的歷史?,F在,大多數醫(yī)學院教學里依然沒有專門的變態(tài)反應學課程,只是在臨床免疫學里占據一個章節(jié)。因此,很多醫(yī)生都不了解,患者的認知度就更差了。
三、過敏原檢測
目前公認的過敏原檢測主要有兩大類。
斑貼試驗:很多人平時只能戴純金、純銀的首飾,一戴合金的項鏈,脖子上就會起一圈紅疹子,這是典型的接觸性皮炎,是對合金里的鎳過敏。如要確診,做皮膚斑貼試驗即可。具體方法是:把直徑5毫米的小鋁盒(里面是過敏原制劑)貼在患者后背上,48小時后去掉,然后72小時看結果,根據皮膚的反應進行判斷。這種方法還適用于染發(fā)劑、橡膠、
化妝品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
下圖為斑貼試驗
下圖為皮膚點刺試驗
除了皮膚斑貼試驗,皮膚試驗還包括皮內試驗、點刺試驗。皮內試驗就是把抗原制成液態(tài),在患者皮內注射毫升,看反應情況。點刺試驗則是在前臂滴若干滴抗原制劑,每滴0.1毫升,間隔1.5厘米,然后用特殊的針輕刺液體浸潤的皮膚,不能刺出血。吸入性過敏、食物過敏都能用這種方法檢測。
另外,還有一大類檢查就是抽血化驗,通過查患者體內的特異性抗體IgE來尋找過敏原。其道理在于,如果人體對某一種抗原過敏,身體會產生一種僅針對這種物質的抗體。
皮膚試驗便宜,所以原則上先做皮膚試驗,當作一個篩選的過程,結合病史,再進一步查血中的抗體。對于過敏性鼻炎成年患者,一般先開吸入組過敏原皮試,成人要查全套,大約20多項,然后結合病史,縮小包圍圈,挑幾種抽血查。小于5歲的過敏性鼻炎患兒,因為對皮試的承受力差,可以挑螨蟲、霉菌、寵物等幾種最常見的查,或者直接抽血化驗。
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會影響皮試的結果,如抗過敏藥會使皮膚反應減弱。因此,皮試前抗組胺藥需要停3—5天,全身用激素應停1周。除了藥物,皮膚狀態(tài)、操作是否規(guī)范等,都會影響結果。
四、病史是診斷的基石
治療過敏性疾病,我國變態(tài)反應學科創(chuàng)始人葉世泰教授曾總結了4個字:避,即避免接觸導致過敏的物質;忌,不接觸或食入導致過敏的物質;替,若對某種物品過敏,找其他物質代替;移,離開導致過敏的環(huán)境。可見,找到過敏原是前提。
目前我國開展過敏原檢測項目的醫(yī)院不少,但不規(guī)范的地方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不重視病史。
診斷過敏原,需要將病史與皮試、抽血化驗結果結合起來綜合判斷,而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病史。病人就診,要盡量給醫(yī)生提供線索,就像排查嫌疑犯一樣,回憶發(fā)作時的癥狀、持續(xù)時間、季節(jié)性、場合、天氣,如果與食物有關,要說清進食后多久發(fā)作,是否運動,等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化驗檢查。
曾接待過一位病人,他在當地醫(yī)院做了皮試,結果20多個紅包各個遠大于3×3毫米,而且都帶紅暈。于是,醫(yī)生告訴他雞鴨魚肉不能吃,大米白面玉米等糧食也不能吃了。結果,這個病人幾年來只能把土豆當主食,副食是鹽水煮白菜,連醬油都不敢放。來的時候整個人面黃肌瘦,已經出現了營養(yǎng)不良。其實,這個病人對這些東西都不過敏,只是皮膚反應性太強,造成了假象。所以,在給病人解釋皮試結果的時候,我們一般不說‘陽性’、‘陰性’,而是說有反應、沒反應、反應多強,以免誤導患者。
五、生物共振儀真有那么神?
說到過敏原檢查領域爭議最大的,就是充斥中國市場的德國產“百康生物共振檢測儀”,不抽血,不扎針,聲稱能查出400到上千種過敏原,包括細菌、食物、吸入物,甚至包括無機物,而且說還能脫敏。目前全國很多醫(yī)院開展了這種項目,包括一些三級甲等醫(yī)院。
這種儀器的原理就相當于萬用表,測的其實是人體的電導率,“你握得緊一點、松一點,手上有汗沒汗,或者洗完手、洗完澡再測,結果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