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皮膚性病,專家介紹患者可以采用內(nèi)治的方法來治療帶狀皰疹,下面我們就和專家一起來看看帶狀皰疹的外治法都有哪些。
帶狀皰疹的內(nèi)治法有哪些?
?。?)肝膽郁熱型:
臨床表現(xiàn):水皰初起皮疹潮紅,皰疹如粟粒,密集分布呈帶狀,灼熱疼痛,伴有口苦咽干,煩渴,納呆,小便黃赤,大便干結(jié)或稀爛不暢,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瀉肝膽郁熱。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克,生地12克,車前仁12克,梔子12克,柴胡12克,赤芍12克,木通12克,大青葉12克,土茯苓12克,茵陳12克,郁金12克,澤瀉12克,甘草12克。
加減變化:灼熱、疼痛甚者,加玄胡索、金鈴子、全瓜蔞。熱毒重者,加銀花、連翹、板藍根。
?。?)濕毒壅盛型:
臨床表現(xiàn):皮疹初起紅斑迅速成為水皰,大皰簇集成片,有潰爛滲出膿液,發(fā)熱,疼痛,口渴不欲飲,腹脹,便溏,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止痛。
方藥:除濕胃苓湯。龍膽草15克,大青葉15克,板藍根15克,生地15克,梔子15克,生地20克,貫眾10克,蒲公英15克,紫草10克,赤芍15克,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壯熱,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大便秘結(jié)者,加生大黃。疼痛甚,有血皰者,加延胡索、沒藥、大薊、小薊。
?。?)氣滯血瘀型:
臨床表現(xiàn):皮疹壞死,出血或血痂,消退后見紫色斑疹及色素,遺留神經(jīng)疼痛,時為刺痛,便秘,舌質(zhì)暗或有瘀斑,脈細弦或弦澀。
治法: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2克,生地12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赤芍12克,柴胡12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三七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年老體弱或氣虛者,加黨參、黃芪。血虛者,加雞血藤、熟地,赤芍易為白芍。脾虛腹脹,便溏者,去桃仁、紅花,加黨參、白術(shù)、茯苓
帶狀皰疹,俗稱“蛇纏腰”,系病毒感染,應該進行抗病毒和對癥治療,有的病人癢痛難忍,抓破易繼發(fā)感染。如果治療不徹底,可能復發(fā)。蚯蚓入中藥為地龍,有活血通絡之效,對治療帶狀皰疹是有一定作用的,建議以清濕熱為主,輔以活血,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