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俗稱“痦子”幾乎人人都有,僅數量多少而已。多發(fā)于兒童青春期,可長于任何部位。顏色通常為黑、褐或黃色,也可呈紫、藍色或無色素沉著。呈斑、丘疹、疣狀或結節(jié)等形態(tài),為針尖至硬幣大小、形狀為圓形,硬度為正常皮膚相同。屬于黑素細胞的良性腫瘤,位于真皮淺部,其實質為痣細胞,其間質為血管、淋巴管及結締組織。組織病理學根據痣細胞分布在皮膚的深淺分為交界痣、混合痣、皮內痣三種。
色素痣具有腫瘤的各項特點,屬于良性腫瘤的一種。但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不是一成不變的。良性腫瘤在某些情況下可轉變?yōu)閻盒阅[瘤,經常刺激、摩擦色素痣也能變成惡性腫瘤。若是色素痣出現以下特征表現:1、顏色上,原本單一的色彩上,增加了紅色、白色、藍色等新顏色或色素加深,雜亂的顏色是惡變的強烈信號。2、邊緣由光滑整齊,演變成參差不齊的鋸齒狀。3、表面不光滑,變得粗糙,并伴有鱗形或片狀脫屑,有時有滲液或滲血,高出皮面。4、病灶周圍皮膚出現水腫或喪失原由皮膚光澤或變白色、灰色,周圍出現衛(wèi)星病灶。5、感覺異常,局部發(fā)癢、灼痛或壓痛,突然迅速增大。均是色素痣惡變的征兆,一經發(fā)現,就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應盡早到醫(yī)院皮膚科求治,切不可隨意擠、摳。大量臨床資料觀察色素痣惡變好發(fā)于28———35歲之年齡段。我國雖屬惡性黑色素瘤的低發(fā)區(qū),但近年來發(fā)病率卻呈不斷上升趨勢。幾年來皮膚科門診也常能遇到色素痣惡變患者。做好預防工作,將色素痣的惡變消滅于萌發(fā)階段,將大大降低惡性黑色素瘤的發(fā)生。
色素痣一般不需治療,但應盡量避免刺激它,如手抓、摩擦,均會刺激細胞,易于惡化。如在面部妨礙美觀,或生長在頸項、肩背、腋窩、腰圍、腹股溝、外生殖器、手足等易于摩擦部位的色素痣最好及早手術切除后做病理檢查激光治療,而不要用“點”的方法,即化學腐蝕、電灼、冷凍等,以免不能完全徹底消除痣細胞,反而易于激惹痣細胞,使其變性增生,進而惡化。
(實習編輯:劉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