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播報一則新聞:
江西一位女教師王女士,錯把舌癌當潰瘍,喝半個月涼茶降火,但潰瘍卻越來越嚴重;醫(yī)生表示:“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不得不切除半條舌頭。”
其實,很多舌癌患者都曾誤以為舌頭的小小破口是口腔潰瘍,導致病情延誤。
舌癌?很少聽說吧。
常聽說的癌癥有胃癌、肝癌、大腸癌、乳腺癌等,但對于舌癌的了解,卻少之又少。
不過,與舌癌的癥狀很相似的“口腔潰瘍”,也稱“口瘡”,肯定很多人都有過。
殊不知,看似小小的口腔潰瘍卻可能是潛伏的舌癌。
· 揭陽張女士舌頭長了一顆黃豆大小的皰,以為是口腔潰瘍沒有引起重視,連續(xù)服用四個月草藥不見好,而情況越來越嚴重才去看醫(yī)生,結(jié)果被確診為中分化鱗狀細胞癌。
· 26歲女孩舌下左邊長了一個不痛不癢的小泡,把它當做普通口腔潰瘍治療半年不見好轉(zhuǎn),沒想到潰瘍半年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舌癌。
對于這個總是偽裝成口腔潰瘍模樣的舌癌,應該打起十二分精神。
如何分辨“舌癌”和“口腔潰瘍”?
①看外觀形態(tài)
口腔潰瘍:小圓形或橢圓形,表面覆蓋灰白或黃色假膜,邊界清晰,周圍黏膜紅而微腫。
舌癌:黏膜蒼白無光澤,類似白斑,黏膜下出現(xiàn)纖維性索條硬結(jié)。
舌緣處,呈潰瘍或浸潤性質(zhì)硬,疼痛性腫塊性生長,
②看能否自愈
口腔潰瘍:具有周期性、復發(fā)性、自限性的特點,通常兩周左右能自愈。
舌癌:一般治療對舌癌無效,潰瘍會越來越嚴重,無法自愈。
如果口腔潰瘍的時間超過兩周仍不痊愈,小心是披著“口腔潰瘍”外衣的“舌癌”。
這時候,應該立即到口腔科醫(yī)就診,切勿延誤了病情。
如果確診是口腔潰瘍,雖然萬幸!不像舌癌那樣可能幾個月內(nèi)就能致命,普通的口腔潰瘍只是人們常說的上火小癥狀。但是,也不可以掉以輕心,因為經(jīng)常性口腔潰瘍,有癌變的風險!
“口腔潰瘍”容易發(fā)展成“舌癌”!
口腔中,長期的不良刺激是誘發(fā)舌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 煙草、酒精 /
研究顯示,吸煙者與不吸煙者患舌癌的風險存在明顯差異。舌癌的危險度與吸煙量成正比,假如不吸煙者的患癌危險度為1,那么每天吸15支煙的人患癌危險度為1.48,吸15支煙以上的人患癌危險度上升到3.05。
而酒精,其實就是公認的致癌刺激物。對比僅僅吸煙而不喝酒的人,當吸煙與酒精雙重刺激口腔時,會增加口腔癌風險2倍以上。
/ 刺激性食物、飲食過燙 /
對于口腔健康來說,有些食物吃起來是“痛并快樂著”的。比如,麻辣燙、油炸食品、燒烤等,對口腔刺激很大,但是對食欲的誘惑也很大。
南京一名19歲女孩就因為愛吃麻辣燙,最后吃出了舌癌。持續(xù)三個月都沒有痊愈的舌頭破口,每次吃飯、喝水、說話的時候都會引起劇烈疼痛,但她萬萬沒想到最愛的麻辣燙竟是最大誘因。
麻辣燙高溫,易燙傷舌頭;重口味,易導致鈉攝入量超標;又麻又辣,對舌頭刺激很大。而且,女孩平時還經(jīng)常吃燒烤,其中的致癌物就無須贅述了,種種誘因加起來就導致了癌癥的發(fā)生。
刺激性食物不是一點都不能吃,但一定要注意攝入的量啊。
/ 爛牙 /
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等與舌頭反復摩擦,舌頭能不破皮嗎?
舌頭破皮一次,自己有能力修復;破皮兩次,也有能力修復;當破皮的次數(shù)不斷增加,造成長期的慢性口腔黏膜創(chuàng)傷性潰瘍是,那就離舌癌不遠了。
前期的小潰瘍可能對人的影響沒有太大,容易被忽視;直到出現(xiàn)嚴重潰瘍、發(fā)炎嚴重影響進食和說話時,才引起重視就為時已晚了。
/ 檳榔 /
檳榔對口腔的危害,主要有兩點:
第一,咀嚼檳榔時,檳榔纖維的摩擦引起口腔黏膜損傷,長期慢性損傷口腔黏膜,誘發(fā)癌變。
第二,檳榔有大量檳榔堿,能促進上皮細胞快速死亡,危害較大。
為了口腔健康,檳榔還是不要再吃了,能避免就避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