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藥物的不良反應很多,有些藥物不良反應輕微,停藥或經(jīng)治療后可恢復正常;有的則很嚴重,可致死或致慢性藥源性疾病。在藥物的不良反應中,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的發(fā)生率較高,也較易發(fā)現(xiàn),常為人們所熟悉和關(guān)注。但對藥物引起的失眠、多夢、譫妄、抑郁、躁狂等精神障礙,卻往往認識不足。
通常人們對服用具有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或癲癇作用的氯丙嗪、安定、魯米那、苯巴比妥或抗抑郁的多慮平、丙咪嗪等藥物容易導致精神異常較為熟悉,而對有些常用藥物也能引起精神異常并不知曉,而且這些常用藥物引起的精神異常不容易被人察覺。
能夠引起精神障礙的常用藥物有哪些呢?
①抗微生物藥物:青霉素、環(huán)丙沙星、阿米卡星、亞胺培南/西司他汀、磺胺類藥物、更昔洛韋、阿昔洛韋、甲硝唑、呋喃唑酮、金剛烷胺等。
②心血管藥物:利多卡因、胺碘酮、氟桂利嗪、硝苯地平、普萘洛爾、多沙唑嗪、普伐他汀等。
③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藥物:乙醇、苯丙胺(撤藥后)、金剛烷胺、卡馬西平和吩噻嗪類藥物(氯丙嗪、奮乃靜、氟奮乃靜、三氟拉嗪)。
④激素類藥物:皮質(zhì)激素(地塞米松、潑尼松龍、潑尼松)、雌激素和孕激素。
⑤消化系統(tǒng)藥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甲氧氯普胺等。
⑥抗癌藥:干擾素、氟尿嘧啶、長春新堿、順鉑、白介素-2等。
⑦解熱鎮(zhèn)痛藥:消炎痛、芬必得、萘普酮、阿司匹林等。
⑧擬多巴胺類藥:左旋多巴、溴隱亭等。
⑨免疫調(diào)節(jié)藥:胸腺肽。
⑩中成藥:清開靈、雙寶泰、腦輕松膠囊等。
藥物引起的精神障礙有哪些類型和具體表現(xiàn)?
藥源性精神障礙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其癥狀輕重不一,多數(shù)在停藥后都能很快緩解,如果您在用藥期間出現(xiàn)下列癥狀,應警惕藥物引起的精神障礙,及時咨詢醫(yī)生或者藥師。
①抑郁癥:情緒改變、嚴重失眠、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和自殺傾向等;
②精神?。喊ㄅで娜烁?、妄想和幻想,此外還有欣快感、激動、行為異常、自殺傾向和精神錯亂等;
③躁狂癥:主要是情緒亢奮,其他特征包括:過度活動、失眠、快速講話、夸大狂表現(xiàn)和失去控制。
④行為異常:藥源性行為異常的癥狀較為常見,其特征是攻擊性行為、昏昏欲睡、失眠、多夢、不安、易怒和激動等;
⑤精神錯亂和譫妄:急性精神錯亂的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常表現(xiàn)為困惑或者迷惑,并難以跟隨提問和指令;
⑥癡呆:智力、記憶力和人格退化;
⑦撤藥性精神障礙:震顫性譫妄,如迷惑、幻覺和幻聽、驚厥、精神運動和自主活動的增加;反跳性失眠和焦慮;噩夢、惡心、嘔吐、頭昏、頭痛、肌肉痛和靜坐不能等;
⑧5-羥色胺綜合征:精神錯亂、迷惑、運動異常、反射亢進、發(fā)熱、出汗、腹瀉、低血壓和高血壓等
⑨抗精神病藥物惡性綜合征:發(fā)熱、強直、精神狀況改變和自主障礙;橫紋肌溶解癥,吸入性肺炎、腎衰和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
為什么會發(fā)生藥源性精神障礙?
①藥物固有作用的延伸。
②由藥物的中樞性作用引起。
③藥物對全身新陳代謝的繼發(fā)影響引起。
④突然停止使用精神藥物或致癮藥物而引起的戒斷反應。
⑤藥物合用時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良反應的疊加。
哪些人群容易發(fā)生藥源性精神障礙?
①過去已存在精神疾患或已發(fā)生精神病者;
②大腦機能不全,如老年人或腦損傷的病人;
③乙醇或藥物濫用者;
④有身體疾病而又處于不良環(huán)境中,如在重癥病房治療的患者。
⑤聯(lián)合用藥較單一用藥的患者更容易發(fā)生精神障礙的不良反應。
如何預防藥源性精神障礙?
①盡量少用或慎用易導致精神障礙不良反應的藥物,還應避免大劑量或超劑量用藥,尤其是老年患者;
②使用過程中隨時觀察,若發(fā)現(xiàn)藥源性精神障礙癥狀,在允許的情況下,應當逐漸停止使用,除非病情無法緩解,否則應慎用抗精神病藥,以免帶來新的、不必要的不良反應。
③除非有嚴重的副反應發(fā)生,否則不要突然停用抗膽堿藥、抗抑郁藥、苯二氮卓類、巴比妥類等容易引起撤藥性精神障礙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