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血管?。ㄓ址Q中風)發(fā)病后,由于損傷了有關中樞神經,可引起半身不遂、失語,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癥狀。經過治療,一些患者的癥狀雖然可以逐步好轉,但約有2/3的患者卻遺留有關節(jié)攣縮畸形、肌肉萎縮及智力降低等癥狀,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有效地進行康復治療。
一般來說多主張早期進行康復訓練,早期訓練不僅可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縮短恢復的期限,還可避免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但在臨床工作中,當腦中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醫(yī)護人員雖然要求患者進行康復及功能訓練,至于如何有效地進行康復治療,許多人并不十分清楚。
患者及家屬往往錯誤地認為,運動鍛煉越用勁效果越好,于是就不斷加強偏癱肢體肌肉的收縮力度進行有力的屈肌動作,結果強化了上肢的屈肌運動,但抑制了伸肌運動,使偏癱側上肢常呈現“挎籃”屈曲痙攣狀態(tài)。就偏癱手指功能訓練而言,患者一般認為,癱瘓的手指無力,所以訓練中越用力越好,于是就用強力進行屈曲訓練。
一般認為,手指的合攏、握拳,屬于原始脊髓水平運動范圍,是上肢屈曲共同運動模式的一部分,握力訓練可使屈肌肌力增加,抑制了伸肌肌力,結果使對手指來說最為重要的,單個獨立運動能力延緩實現,甚至難以實現。
同樣,偏癱下肢如果只進行伸腿、走路練習,只是一味的進行伸肌運動,而屈肌運動被抑制,產生下肢彎曲困難的偏癱即“劃圈”步態(tài)。
中風的康復訓練都有哪些“坑”?
1、不適當的關節(jié)被動活動訓練導致關節(jié)損傷
肢體各關節(jié)被動活動是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措施之一,其原則是不能超越關節(jié)本身的正常活動范圍。一旦超過這個范圍,不僅會引起疼痛,而且還會導致韌帶斷裂、關節(jié)腔內出血。長期下去則可發(fā)展為慢性炎癥,甚至造成關節(jié)囊肥厚、短縮,關節(jié)攣縮,給康復治療帶來更大困難。過度的被動關節(jié)活動訓練造成的損傷還可引起關節(jié)周圍的異位骨化。
因此,在做關節(jié)被動活動時必須注意訓練量(關節(jié)活動范圍及頻率)。一般各關節(jié)每次活動3次~5次,每日重復2次~3次。這樣既可以達到康復治療的目的,又可以防止關節(jié)攣縮。切忌多次做粗暴的關節(jié)被動活動。
2、康復方法錯誤可導致偏癱患者原有的異常運動模式加強
當偏癱患者患側肢體的運動模式尚處于聯動運動階段時,上肢屈曲牽拉及下肢直腿抬高的訓練均會增強異常運動模式,抑制隨意運動及正常運動模式的出現。
例如,如果過度做偏癱上肢的屈肌動作,會抑制伸肌運動,使偏癱側上肢呈現“挎籃”屈曲痙攣狀態(tài)。就偏癱手指功能訓練而言,如果認為癱瘓的手指無力,訓練時應該越用力越好、強力進行屈曲訓練,這也是錯誤的。
一般認為,手指的合攏、握拳,屬于原始脊髓水平運動范圍,是上肢屈曲共同運動模式的一部分,握力訓練可使屈肌肌力增加,但會抑制伸肌肌力,結果會導致手指的單個獨立運動能力延緩恢復,甚至難以實現。
3、不恰當的刺激會使患側肌張力增高
在中風患者恢復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會出現肌張力增高,但肌張力過度增高會阻礙隨意運動的出現。此時,任何增強肌張力的刺激都是有害的。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在這一階段如果不按照促進正常運動模式及反射、抑制異常運動模式反射的原則,盲目給予針刺刺激、電刺激和按摩,肌張力就會增強,影響功能的進一步恢復。
4、過早的步行訓練可導致膝關節(jié)過伸和棒狀劃圈步態(tài)
下肢癱瘓的中風患者如果要進行步行訓練,必須具備獨立坐、獨立站、重心在患側下肢時的站立以及具有分離運動出現的條件。也就是說必須按照從坐起→站立→行走這一順序進行訓練。
在我國,不少中風患者的家屬都希望患者能早日恢復步行功能,常常在患者尚無獨立站立能力時,就強行扶著患者練習走路。這樣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出現膝關節(jié)過伸,加重“劃圈”步態(tài)的癥狀。
5、用肌力訓練代替運動控制和協調能力的訓練不能改善患肢功能
中樞神經性癱瘓是復雜的運動控制和協調及精細技巧等功能的喪失,是一組肌肉的功能障礙,而不是一塊或兩塊肌肉受累。
所以,偏癱患者只訓練患側肢體的肌力,不僅不能從根本上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反而促使原存的異常運動模式加強,阻礙運動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和精細技巧能力的恢復。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