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頸椎?。?/strong>
頸椎病是指頸椎骨質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改變,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脊髓,血管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在頸椎病的發(fā)生過程中,長時間低頭工作是致病原因,現(xiàn)在智能手機的普及,頸椎病發(fā)病率不斷提高,患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
中醫(yī)怎么看待頸椎???
1.中醫(y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散見于痹證,痿證,項強,眩暈等方面論述。
痹者,閉也。是阻塞不通的意思。痹證是指外邪侵襲,痹阻絡脈,而致周身肌肉關節(jié)疼痛,腫大,沉重一類的疾患。書中《內經》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又有從筋,骨,脈,肌,皮分為五痹者。這全是從邪氣的性質或中人的部位淺深不同而定的。
頸椎病根據中醫(yī)骨傷科分類----1.神經根型頸椎病2.脊髓型頸椎病3.椎動脈型頸椎病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5.混合型
其發(fā)病原因,風寒濕夾雜,邪氣趁虛而入,局部經絡痹阻不通,不通則痛。或后天肝腎不足,營衛(wèi)不和,關節(jié)筋肉失養(yǎng),氣血不暢,不榮則痛。
顏德馨認為“中焦氣虛,痰濁內停,清陽不升。”是發(fā)病根本?!端貑枺褐琳嬉笳摗?"諸痙項強,皆屬于濕。"《靈樞:經筋》:"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類證治裁》曰:"諸痹……良由營衛(wèi)先虛……風寒濕乘虛內侵。正氣為邪阻……久而成痹。"
李家庚認為”蓋經脈者,所以行血氣,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者也。氣血流注,經脈充注,環(huán)周不休,自無一息之停。設或外感六淫之邪,內傷七情之氣,氣機偶愆,機能失調,導致氣血不和,經脈失利。“
臨床治則案例---脆弱的脖子
1.神經根型頸椎病
由于脊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逐漸出現(xiàn)頸部單側痛,麻木或痛從頸部向手指放射。
治則:益氣和營祛風勝濕
蠲痹湯加減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0例,總有效率80%,研究同時設有英太清對照組,有效率70%,明顯低于蠲痹湯組。方藥組成: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當歸,川芎,乳香,木香,甘草。
治則: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中藥復方治療,其主要成分為:穿山甲,血竭,麝香,乳香,沒藥,冰片,紅花,兒茶,朱砂。366例經10天治療后,臨床治愈351例,顯效15例,無效0例,治愈率95.9%。
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獨活寄生湯內服3個月與牽引療法3個月后對比結果,使用獨活寄生湯的患者改善率為82.22%,頸椎牽引療法改善率為75.93%
2.脊髓型頸椎病,此類患者多有椎管狹窄,加之前后的壓迫因素而發(fā)病。該型是頸椎病中較嚴重的類型,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引起肢體不全癱瘓等后遺癥。
治則:益氣化瘀補腎
用益氣化瘀補腎中藥治療109例脊髓型頸椎病病例。對于輕中度患者,有一定遠期療效。主要藥物:炙黃芪,黨參,丹參,三七,川芎,補骨脂,肉蓯蓉,鹿角片,知母。
四肢腫脹加葶藶子,漢防己,炒白術,下肢笨拙,則加入軟柴胡,炒白芍,炒枳殼等疏肝藥物,四肢麻木明顯,則加入全蝎,蜈蚣,雞血藤,胃脘不適,加制香附,九香蟲,刺猬皮等理氣制酸和胃等藥物。
治則:益氣養(yǎng)陰祛瘀利濕
以益氣養(yǎng)陰,祛瘀利濕為治療大法,用黃芪太子參等益氣,生地,熟地,玉竹,山萸肉,石斛,桑葚子,龜板膠等養(yǎng)陰。丹參,當歸,川芎,紅花,桃仁,祛瘀。蒼術,白術,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利濕。
并以體質或兼證加減,濕熱加知母,黃柏,梔子。痰濁加半夏,陳皮,白芥子等。陽虛加桂枝,細辛,巴戟天,鹿角膠淫羊藿。
血虛加制何首烏,雞血藤,當歸,白芍。項強加葛根。
頭暈加珍珠母或石決明。腰腿酸軟,加千年健,牛膝,狗脊,枸杞,木瓜,杜仲。
麻木甚加地龍,僵蠶,全蟲,蜈蚣,白花蛇,或蘄蛇。采用中藥加牽引治療脊髓型頸椎20例,三十天,有效率達80%。
3.椎動脈型頸椎病,頭顱旋轉引起眩暈發(fā)作是本病特點。
治則:解肌舒筋,調和營衛(wèi)
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椎動脈頸椎病,41例,總有效率90:20%,高于對照組,78.05%(p<0.05)效果顯著,對椎動脈血流改善明顯。方藥:桂枝,葛根,炒白芍,丹參,川芎,秦艽,獨活,威靈仙,炙甘草。
治則:平肝熄風,清熱涼血,補益肝腎
天麻鉤藤飲加葛根為主,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肝風上擾證21例。
治則:氣血兩虛
葛根湯合升陷湯治療48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7%,治療后兩組臨床總療效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藥物:白芍,葛根,威靈仙,桂枝,炙甘草,黃芪,升麻,桔梗,當歸,白術。
治則:濕化痰活血化瘀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丹參飲加減治療椎動脈頸椎病30例,治療組總有效率9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6%,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藥物:姜半夏,白術,天麻,甘草,陳皮,丹參,砂仁(后下),僵蠶
加減:氣虛明顯加黨參,黃芪,痰郁化熱加柴胡,郁金,惡心嘔吐加代赭石,竹茹,伴失眠多夢加夜交藤,遠志。
4.交感型頸椎病
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fā)性改變,刺激交感神經而引起頭痛或偏頭痛,伴有惡心,嘔吐,或前區(qū)疼痛,心跳過速,頭暈等一系列癥候群。
治則:補益氣血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痹祺膠囊4粒,口服,日3次,總有效率100%
藥物:馬錢子(調制粉)地龍,黨參,川芎,丹參,三七,牛膝等
治則:補腎通絡降濁
補腎通絡降濁湯治療頸椎病眩暈觀察,選88例,分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有效率95.46%,對照組有效率77.27%觀察組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藥物:川芎,澤瀉,茯苓,天麻,山萸肉,熟地,菟絲子,鹿角膠,清半夏,白術,甘草。
耳鳴加懷牛膝,磁石。惡心加生赭石,旋覆花。肢體麻木加桃仁,雞血藤。
治則:補益心陽潛鎮(zhèn)安神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柴胡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以心悸,胸悶,煩躁,眩暈為主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