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魚和河魚,哪種更有營養(yǎng)?
魚類按照其生存的水域差別,分為海水魚和淡水魚,即我們常說的海魚和河魚。
常見的海魚,如:帶魚、黃花魚、秋刀魚、金槍魚、三文魚、沙丁魚等;
常見的河魚,如:鰱魚、鯉魚、鯰魚、草魚、鯽魚、羅非魚等。
從營養(yǎng)的角度來看,海魚和河魚并沒有顯著的差異,他們都含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一般為15%-22%)、較少的脂肪(一般為1%-10%),而且所含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另外還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2)和礦物質(zhì)(如鈣、鈉、鉀、鎂)。
說到這里,可能有朋友就會問了,不是說海魚比河魚含更多的DHA嗎?
其實,海魚所含的DHA并不一定比河魚多。
有研究對5種市售海魚(鮭魚、帶魚、黃花魚、鲅魚、鯧魚)的肌肉,與9種市售河魚(鱸魚、鱖魚、中華鱘、鰱魚、鳙魚、羅非魚、武昌魚、鯉魚和草魚)的肌肉和內(nèi)臟脂肪中的DHA和EPA的含量進行分析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河魚的DHA和EPA的含量并非都比海魚的低,特別的,河魚中的鱸魚,其DHA含量是最高的。
由此可見,DHA含量的高低,更多與品種有關(guān),與是海魚還是河魚無必然聯(lián)系。無論是海魚,還是河魚,都可以作為我們DHA的重要食物來源。
只吃海魚或河魚,會對營養(yǎng)均衡造成影響嗎?
別擔心,并不會有什么影響的。
因為海魚和河魚在總體營養(yǎng)價值上沒有顯著的差異,他們都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當然,如果有條件,建議海魚河魚換著吃。
河魚與海魚,怎么吃更健康?
1、選購新鮮安全的魚類
無論是海魚,還是河魚,都建議盡量到正規(guī)水產(chǎn)市場進行選購,相對來說會比較安全。
選購的時候,還要判斷魚是否新鮮。一般來說,鮮魚的體表有光澤,鱗片完整、無脫落,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清亮,鰓絲清晰呈鮮紅色,黏液透明,肌肉堅實有彈性。不新鮮的魚體表顏色變黃或變紅,眼球平坦或稍陷,角膜渾濁,鰓絲粘連,肌肉松弛、彈性差,腹部膨脹,更甚者有異臭氣味。
在溫度30℃左右的情況下,魚肉腐敗過程中,會形成較多組胺,會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因此,買回去的新鮮魚肉,還要及時冷藏或冷凍保存。
2、盡量避免食用一些高汞魚
一般來說,魚的營養(yǎng)級(即在生物鏈中的等級)越高、魚齡越大,甲基汞在魚肉中的含量也越高。因此,要盡量避免食用一些含汞量高的大型捕獵魚類,如鯊魚、劍魚、旗魚、金目鯛以及吞拿魚(金槍魚)(特別是某些品種如大眼吞拿魚、藍鰭吞拿魚)等。
3、避免食用魚膽
部分河魚的內(nèi)臟有毒,尤其是魚膽中含有大量的膽鹽、氰化物、組織胺,誤食可造成腎臟衰竭或肝臟病變,嚴重的更有生命危險。因此,河魚一般即殺放血,去鱗片、鰓絲,剖肚、去內(nèi)臟。
4、最好不要食用未煮熟的魚
對于河魚來說,生吃有感染寄生蟲(如肝吸蟲)的風險,因此吃之前一定要燒熟煮透,以徹底殺滅寄生蟲。烹調(diào)熟的魚肉可以輕松分離成塊狀,顏色呈不透明。
對于海魚來說,生吃同樣會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如果偶爾吃生魚片,一定要確保魚是衛(wèi)生安全的,一般不建議在家自行加工處理,想吃生魚片,可以到正規(guī)料理店少量、適當消費。
另外,有一些海魚含有硫胺素酶和催化硫胺素降解的酶,大量吃生魚還會造成維生素B1缺乏。
5.正確烹飪魚類
鮮活魚的烹調(diào)推薦采用蒸、煮的方法,例如魚表涂抹少許食鹽、料酒,然后與蔥絲姜片一起清蒸;鮮度欠佳的魚可考慮油炸、紅燒等烹調(diào)方法;凍魚解凍后按照鮮活魚的制作方式進行即可。
6.適量食用魚類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人平均每天吃魚40-75克,每周吃魚280-525克。有條件的朋友最好每周吃2-3次魚,海魚河魚換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