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有些人愛長痘易生粉刺,皮膚易出油,時常有痢頭舌、口臭、腳氣的困擾,而且這些毛病經常都會發(fā)作,難以根治。中醫(yī)專家指出,主要是由于南方濕熱天氣變化無常,人體內濕氣和熱氣重,體虛者更容易發(fā)生濕熱病。要想祛熱排濕首先要補身體,提高身體的正氣。
中醫(yī)理論上,人體有六邪:風、寒、暑、濕、燥、火(溫、熱)。
這六邪來源于大自然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正常情況下,六氣組成大自然。若人體六氣過剩,則表現(xiàn)出對人體有害的一面,即為六邪。
根據(jù)氣候的地域特點,北方主要是燥和寒,而南方則是濕和熱。因此,濕和熱是南方的一個地方病,主要表現(xiàn)就是長痘痘和腳氣。這些病雖然不同的名,但是在中醫(yī)來講都是同樣的病,都是濕熱病。
原因
外部原因
南方氣候的特點是潮濕和熱,而且比北方熱的時間要長,人體如果能夠調解濕和熱,它就不會影響到人體。但是,當身體虛,不能把體外的濕和熱排出去,就會引發(fā)疾病。
內部原因
有的人喜歡吃辛辣的東西,包括辣椒、生蔥、生姜等,都容易引起熱氣。還有人工作和學習壓力大,著急上火、焦慮,引起肝火盛,這些原因都是引起體內熱氣重的一個原因。
從中醫(yī)上來講,濕氣就是虛,它會引起水濕內停,也是引起體虛的原因。
體虛有先天和后天兩種:
先天是指母親懷孕的時候,母親營養(yǎng)沒跟上,或者她本來身體虛,就會造成孩子先天不足,生下來就脾胃虛。
后天體虛,就是現(xiàn)在所說亞健康的狀態(tài),沒有規(guī)律的生活,不按時吃、不按時睡,工作壓力大造成脾胃虛。
脾胃虛容易導致體內濕和熱的形成。
濕和熱可以單獨成為一個病,聚集一起也可以形成濕熱病。
胃腸炎等是濕氣引起的病。
各種各樣的皮膚病、蕁麻診、膽囊炎、包括肝炎、結石、三高等,是濕熱引起的病。
體內有濕熱了,應該排泄,但是當身體虛了以后,濕熱排不出去,停留體內,從而產生疾病。因此,要把熱和濕清除體外,必須一邊補一邊清,先把脾胃補好了,濕熱才能更容易排出去。
如何才能更好地一邊補一邊清呢?
推薦一個超級有效的方子:芡實20克、薏仁20克、赤小豆15克、馬齒莧10克、淡竹葉10克、槐米5克、綠茶5克。
步驟:
先把芡實、薏仁、赤小豆和槐米冷水泡一下,然后用大火燒開,再依次加入其余材料,再轉小火慢熬,差不多1個小時就可以喝了。
若覺得自制過于麻煩,也可直接選擇含有這些成分的芡實薏仁茶,袋泡茶形式,相對也更好吸收些。
薏米仁又叫薏仁,在《本草綱目》里面說到,它可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而芡實,《本草求真》記載是:“芡實如何補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實如何固腎,以其味澀之故。惟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濕。“
這配方巧妙配制,相輔相成,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