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的禁忌,讓太多孩子原本正常的感情和性,只能在幽暗的角落扭曲地生長。
在德國小鎮(zhèn)圖書館的兒童部,女兒取來一本童書,讓我給她講故事。我隨手翻到一頁,不禁愕然:一個男人小便后轉過身來,還沒有拉上褲子,生殖器畫得很細致。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女兒卻指著他嘲笑說:“哈哈,他的褲子沒有穿好!”
作為身體的一個部位,生殖器并不天然就比胳膊更加刺激。我的錯愕,乃是教化的結果。不到4歲的女兒所受的教化,對此沒一點感覺,而是褲子沒有穿好讓她覺得可笑。
有一天我逛到青少年部,發(fā)現最顯眼的地方擺著一本大書,書名叫《做愛》。我翻看其中的彩圖,很多竟然跟成人電影的拷屏一樣,忍不住臉紅心跳,還偷偷地察看四周,怕被熟人撞見似的。
我想起一個朋友講過,她的女兒不到15歲時,有一天告訴她說,自己有了男朋友。媽媽問女兒,你知道接下來可能的事嗎?女兒回答說,我們都知道,學校早講過了。過了幾天,女兒告訴她,我們都已經做過艾滋檢測了。媽媽心里嘀咕道:這樣也太不浪漫了吧!不過女兒如此理性從容,當媽媽的還有什么不放心呢?
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現在這個女孩已經長大,是本地市政府的一個官員,三個孩子的母親,工作出色,家庭幸福。
今天的中國,學校和家長還在為阻止所謂的早戀,對孩子們做出各種荒唐的事情。最新的消息說,為了打消學校、家長對于肢體接觸引發(fā)早戀的顧慮,新版校園集體舞取消了男女拉手等肢體動作。此前媒體還報道說,安徽一民辦中學嚴防早戀,讓男女學生分樓層吃飯,不許男女生單獨相處。杭州一所中學還規(guī)定男女生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50厘米。溫州一學校更是用心良苦,同性之間“交往過密”也要受罰。
孩子長到青春期,對異性或同性產生感情,是很正常的事情。給這種感情貼上專門的標簽,稱之為早戀,并予以譴責、圍堵和懲罰,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孩子不會處理戀愛和性,會產生心理問題,導致懷孕;二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耽誤學業(yè)。
第一點,跟任何事情一樣,孩子需要的不正是學習和幫助嗎?大人應該提供的,是青春期心理和性的教育。譴責、圍堵和懲罰能讓他們學會處理戀愛和性嗎?好比草木在春天里萌芽、開花,你不僅不予護理,還阻止雨水澆灌和陽光照耀,甚至拿石頭去砸它,這是對它好嗎?不,這是一種摧殘。正是早戀的禁忌,讓太多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幫助,他們原本正常的感情和性,只能在幽暗的角落扭曲地生長。
感情受到摧殘的孩子能學習好、生活好嗎?由此第二點理由也不值一駁了。放任甚至鼓勵孩子早戀的西方社會,生產、科研和文藝成就總體上大過中國,固然不能歸功于早戀,但早戀至少沒有像很多中國家長想象的那樣拖后腿。我認識一位德國的高中女生,大大方方地和男朋友出雙入對,但她同時又文靜內秀,會說多種語言,早早地計劃好了大學學習,臨近畢業(yè)還打工掙錢(盡管她家庭富裕且是獨生女),并參加話劇演出。還有一位高中男生,各科學習成績都拔尖,而且已經導演了幾部電影,但是他媽媽說,他還應該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在戀愛上,因為他和女朋友最近在鬧別扭。
我并不會因此說,早戀是成功之母。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多相反的例子。我擔心的倒是,中國人對早戀的禁忌,實際上是在窄化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強烈暗示孩子們異性或同性之間的交往主要就是戀愛。我相信很多中國孩子的確因為戀愛耽誤學業(yè),那是因為他們不僅要花太多的功夫搞“地下斗爭”,而且因為戀愛由禁忌而變得過度刺激。正如我們在童書上看到生殖器畫面感到驚悚,是因為它是我們長期的禁忌。對于還沒有被灌輸這種禁忌觀念的孩子來說,它尋常得幾乎可以忽視。
從理性的角度看,禁止早戀從來就不是對孩子好,而是為了滿足大人腦子里的道德觀念。這種觀念認為,婚前性行為是可恥的(因此沒有性接觸的精神戀愛其實是受到贊賞的)。尤其是女孩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性行為是吃虧和受辱。
我認為,家長可以用自己的道德觀念去影響孩子,學校教育則應該更加開放和多元。但是無論是誰,想要對一種行為進行禁止和懲罰,就涉及人的基本權利問題了。正是在這點上,這種道德觀念變得陳腐和錯誤。不允許春天開花(青春期的情感體驗),卻要求夏天結果(大學畢業(yè)就催著孩子結婚生子),這些中國家長的做法,既沒邏輯,也不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