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禮的人除了感謝之外,也不會有太大的顧忌。但有些時候,人們送禮為了求人辦事,大有點“現買現賣”的味道,這種時候把禮物送過去怎么說好呢?總不能直來直去地說:“今天想求你辦事,所以才給你送些禮物讓你受用。”那樣一來,對方是不會接納這個禮物的。怎么辦?這就需要找一種讓對方心安理得接受禮物的說法。
王有齡與胡雪巖可謂患難之交,當他一路春風得意,一直升到湖州知府的位子上之后,很想提攜自己這位恩人兼兄弟一把。胡雪巖既然不愿為官,王有齡少不得在公事上給他一些方便,幫他把生意做大了。了。在湖州,王有齡是“現官”,而管“錢谷”的師爺楊用之卻是胡雪巖要經常與之打交道的“現管”。胡雪巖要從楊用之那里求得方便,而作為一府的錢糧主管,楊用之當然也希望與上司的知交搞好關系。所以胡、楊二人相交,本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兒,場面上相見,盡可以稱兄道弟,你好我好大家好。
要說這其中的分界,依然是明明白白的,胡雪巖是“商”,楊用之是“官”面上的人。所以胡雪巖還要時常有所表示,滋潤滋潤感情。因為二人本也相熟,這禮嘛,就要送得親切些。受者既然卻之不恭,自然也就安心樂意地笑納了。
楊用之新納了一個小妾,對胡雪巖來說這是一次結納示好的機會,于是他準備好一副金手鐲帶在身上。到了楊家的小院落,首先從對方的得意之處開始寒暄,胡雪巖道:“老夫子的氣色好極了!想來賓主都很對勁?”
“那還用說。我與雪公(王有齡),真正是如魚得水。”
“對,對!如魚得水。”胡雪巖笑道,“聽說老夫子另外還有魚水之歡?”
楊用之哈哈大笑,向里喊道:“錦云,錦云,你出來!”
錦云就是他的新寵。門簾啟處,走出來個面團團如無錫大阿福,年可二十的姑娘,很靦腆地向客人笑了笑。
“錦云,這位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胡老爺,見一見!”
“啊,胡老爺!”錦云把雙眼睜得滾圓,將胡雪巖從上看到下,然后襝衽為禮。
“不敢當!”胡雪巖朝上作了個揖,順勢從袖子里取出一個紅紙包遞給了楊用之,“一點點薄禮,為如夫人添妝!”
“不,不!沒有這個規(guī)矩。”楊用之極力推辭。
“若是嫌菲薄,老夫子就不收。再說,這是送如嫂夫人的,與老夫子無關。”
楊用之心中有數,道:“惠我甚厚,真正是受之有愧!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說罷,深深一揖,把紅紙包塞入衣袋。
俗話說得好:“無功不受祿。”盡管很多人對于能收到禮物都感到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要避免唐突地送大禮給別人,否則會讓人心生疑惑,覺得你必定有事相求,戒備之心就很強。送禮最頭疼的事也莫過于對方不愿接受或嚴辭拒絕,或婉言推卻,都令送禮者十分尷尬。那么,怎樣才能防患于然,一送中的呢?關鍵在于借口和理由找得好不好,送禮的說道圓不圓。借口和理由找好了,受的人也才理直氣壯。這樣一來禮送了,關系也近了,還不露痕跡,豈不妙哉。
一般而言,為了辦事給別人送禮,別人總是要推辭一下或拒絕一下。如何把人家拒絕納禮的話禮貌得體地擋駕回去,也不失為一種藝術。據有心人的總結,最得體的說辭也不外以下幾種。
說法一:把送禮的話頭推到不在身邊的愛人身上。
比方說:“是啊,我也說,找您辦事用不著拿東西。而我老婆卻說啥也不干,非讓我拿著不可。既然拿來了,就先擱這兒吧,要不然,我老婆準得埋怨我不會辦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說法二: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的孩子身上。
比方說:“東西是給孩子買的,和你沒關系。別說是來找你辦事,就是沒這事,隨便來串門兒還不一樣應該給孩子買點東西嗎?”
說法三: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老人身上。
比方說:“你不用客氣,這東西是給老爺子買的。老爺子身體最近還行吧?你方便時把東西給老爺子拎過去得了,我就不再過去專門看他了。”
說法四:把送禮的話頭推到托辦事的朋友身上。
比方說:“這東西是我朋友給你買的,我也沒花錢。咱把事給他辦了,就啥都有了,咱也不用太跟他客氣。”
說法五: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可能存在的損失上。
比方說:“您給辦事就夠意思了,難道還能讓您搭錢破費?這錢您先拿著,必要時替我打點打點,不夠用時我再拿。”
說法六:把送給對方的錢說成是暫存在對方手里的。
比方說:“我知道,咱們之間辦事用不著錢,但萬一出點啥岔頭需要打點,現找我拿錢就不趕趟了,所以,這錢先放你這兒,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時候再給我不是一樣嗎?”
以上這六種說法,都頗有人情味,對方聽了,都覺得好受,“有道理”把禮物收下,而沒有明顯拒絕的理由。你要辦的事,也就有了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