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休假是一種能力。
歐洲很多國家實行“帶薪休假”制度,每年可以享受二三十個工作日的帶薪假,可以靈活選擇休假旅行時間,因此,不會出現(xiàn)道路擁堵、景點爆滿的現(xiàn)象。有人把中國節(jié)假日的擁堵歸結于“集中式”的休假模式,但更多人則表示,相當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們的理念和認識。
“很多中國人為了工作業(yè)績,會放棄休假,或者在休假時也得處理工作事務,但美國人很少會為了工作而放棄假期,休假期間也不會處理任何工作事務,這樣才能完全放松。”常住美國的鄭帥說。
在參加第七屆心理學家大會時,臺灣自殺預防協(xié)會林昆輝秘書長曾婉拒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是周末,如果沒有重要緊急的事情,最好周一采訪,周末聽聽同行的講座,是種放松和享受。”
四川大學得覺文化中心主任格桑澤仁認為,雖然不少購物者感到“購物確實能帶來快樂”,但也可以嘗試其他方式,如參與慈善捐助、公益活動等,所獲得的心理滿足感將更加積極長久。實在想給家人朋友選購禮物,自己動手更顯得真誠,現(xiàn)在有很多手工小玩意兒,精致實用又獨特,比商場隨處可見的禮品更會讓人記憶猶新。
無論去哪里旅游,把心靜下來,用心去感受,或許在家門口的小花園里都能發(fā)現(xiàn)美景。即便要去景點,也應該合理安排出游計劃,對“人擠車多”的情況要保持冷靜,才能讓旅游充滿情趣。
別太把假日病當回事,包里突然有了錢,就要靠花錢感受新鮮事物,獲得心理上的自我認同,美國、日本都經過這樣的階段,當我們度假的理念漸趨理性、成熟時,假期才可能真正地成為一種享受。
最近這兩年,休假成了熱議的話題,針對此現(xiàn)象,健康時報曾刊發(fā)過兩篇評論文章(詳見本報2013-10-17頭版《放假算經濟賬很扯》、2014-02-10頭版《我們需要健康的休息觀》)。原本再簡單不過的“歇歇”,為何讓人又愛又恨?剛過完五一假期,從公眾自身的休假生活上談談,或許也有價值。
外出旅游一個字是擠,兩個字是擁堵,三個字是很疲勞
小長假,很多人選擇用購物、狂歡等方式度過,購物成為假日的重要內容,金銀珠寶、服裝、數(shù)碼產品和家電等成為假期消費的熱點商品。
四川大學得覺文化中心格桑澤仁主任分析,一些名牌商品滿足了某些人的虛榮心,加之商場在假日的營銷策略,打折、酬賓,“奢侈消費”的潛移默化,人所共有的從眾心理,都會讓人們在購物中欲罷不能,商場擁擠不堪。
“這個假期,中國哪里都過得不輕松,游客們嫌主人沒有待他們賓至如歸,本地人則嫌游客不懂入鄉(xiāng)隨俗、沒個規(guī)矩。這既是文化沖突,也是素質展示。”香港作家廖偉棠一語中的描述,也讓人看到了“中國式休假”的另一個特色,網友戲稱:不是“擠”在景點,就是“堵”在去景點的路上。
2013年國慶期間,四川九寨溝發(fā)生大規(guī)模游客滯留事件,網上廣泛傳播的幾張現(xiàn)場照片顯示,不少游客席地而坐,或是爬上車頂休息,甚至有人在路邊搭起灶臺做飯。堵和擠的結果就是,大家脾氣都很大,稍有火星即被點燃。
“這也可以理解,”北京安定醫(yī)院精神科鮑楓主任醫(yī)師這樣說,人們帶著期待的心興沖沖去景點,滿眼看到的卻是人山人海,難免會心煩氣躁。
旅游的本質是什么?走馬觀花還是靜心體會?廖偉棠在《旅游何必這么累》一文中說:古人“行萬里路”的目的與“讀萬卷書”一樣,更多是為了見賢思齊,見美思效。旅游當如讀書,是去發(fā)現(xiàn)自身平素生存以外那個陌生世界的美麗,放開自己的審美桎梏,“我”才會變得更大更開闊。這大概是對旅游最好的詮釋,但在假日里不少人對欣賞美景的行為或許有些“跑偏”,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讓他們變得十分急躁,一窩蜂似的擁向各個景點,照完相急忙就走,因堵生急,因急生事。
宅在家里上網、看電視、狂補覺,也是越歇越累
除了商場和景點,很多餐館也被擠爆了。據武漢市餐飲服務管理處統(tǒng)計,2014年五一小長假三天,武漢十大品牌酒樓銷售額達到3000萬,比去年增長10%,婚宴和聚會成為五一餐飲市場主力。
在國人特有的文化中,用應酬飯局拉關系成為職場的灰色法則,在飯桌上“喝酒喝到倒”才能交到有用的朋友,在此邏輯下,吃飯被賦予了某種含義,暴飲暴食也不足為怪。
飲食極度不規(guī)律,導致假日里醫(yī)院的消化科和急診室也是人滿為患。專家介紹,暴飲暴食導致的急性腸胃炎、膽囊炎、胰腺炎占到門診量的30%以上。而假日聚餐常常是暴飲暴食的罪魁禍首。既然哪兒哪兒人都多,宅在家里也許是最健康的休息方式,而大家卻選擇了最不健康的方式:上網、看電視、狂睡。
“北京市2008居民時間利用調查”結果顯示,一天之中,北京城鎮(zhèn)居民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為4小時21分鐘。在此期間,人們用了近兩個小時來看電視,還有33分鐘用來上網。“這種休息方式很可能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和溝通能力的缺失。”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yī)師,心身疾病會診中心主任姜鳳英教授格外擔心,在網上跟陌生的網友聊得熱火朝天,和身邊的人反而無話可說,這可能會逐漸喪失對生活的樂趣。
而睡覺是很好的休息方式嗎?答案是否定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人口衛(wèi)生部門的慢性病流行病一項調查顯示:45歲以上的成年人睡眠時間太長,如10個小時或更多與他們患上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焦慮癥和肥胖癥)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應該學學歐美人的休假方式,做減法,把頭腦清空,讓身心放松
“在美國度假,印度人會待在科技博物館里、歐洲人穿梭在現(xiàn)代藝術館中,美國人則在自家后院燒烤或在沙灘上曬太陽,而中國人都喜歡在各大名牌折扣店里瘋狂購物。”鄭帥在美國待了近十年,她的這段描述反映了不同國家的人迥異的休閑和旅游習慣。
“雖然日本人工作壓力很大,但他們的節(jié)假日比中國還多,他們也很重視,譬如元旦、五一黃金周、慶祝秋收的盂蘭盆節(jié)。節(jié)日里,他們會把時間完全奉獻給自己的家人。”在東京生活了四年的左君感慨地說,節(jié)日是她最孤單的時候,街道很冷清,日本人都和家人一起過節(jié)。
與美國、日本相比,歐洲人的假期要長得多,法國更是世界節(jié)假日冠軍。法國人一年能歇5個月,工作滿一年就可以享受30天帶薪假期。他們的《勞動法》規(guī)定,商店周日不能開門(除非是文化、旅游等商店),否則就屬于非法營業(yè)。
對此,鮑楓深有體會,年初他去丹麥學習一段時間,剛去時課程忙,沒時間買零碎東西,原想像國內那樣周末去大采購,等到了日子傻了眼,商店全都關門了,人們都和家人或朋友呆在一起,聊天、看球、曬太陽。而去年十一期間,鮑楓主任去河南的太行大峽谷游玩,“想著那里知道的人不多,應該相對輕松,沒料到住宿的地方整整找了一天。”后來一打聽,原本常駐人口五千左右,假日流動人口達到九萬。
歐美人把放假休閑當成再平常不過的一種生活習慣,他們只是和家人在游泳、嬉戲、享受日光,或者和朋友在家里一起喝瓶啤酒、看場球賽。而國人則對休假的心理預期過高,而落差大,失落感自然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