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讓自閉癥孩子教到交朋友,森媽有一定的心得體會,她認為,孩子越小越容易交到朋友,因此,從小學起,森媽從家長和孩子兩方面入手,幫森森建立玩伴群體,比如說——
1.讓班主任公開森森是自閉癥的事實,對于包容和接納森森的家庭,就多去跟他們聯(lián)絡,形成一個好的聯(lián)系,利用周末和假期一起帶孩子出去玩,讓他們的小孩成為森森的玩伴。
2.創(chuàng)建家長QQ群,跟家長MEN交流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平時組織周末活動,在群上發(fā)孩子們的活動照片。
3.小學一、二年級早放學,很多家長還沒下班,森媽就邀請同學來家里玩,和森森一起吃點心、做作業(yè),組織到樓下玩飛行棋、打羽毛球、跳繩等活動。
通過這些方式,既建立了森森的玩伴群體,也拉近了我和家長們之間的關系。
在玩伴群體中,森森有一個青梅竹馬,森森特別喜歡,常常跟媽媽說:“我好喜歡彤彤”、“彤彤什么時候回來”、“我好想彤彤一起玩”之類的話,現在在職高讀書的森森,也頗受女生喜歡。
森媽知道,自閉癥孩子對于男女朋友的理解不同于常人,為了教導森森跟女生正確打交道的方法,她是這么做的——
1.9歲前教森森性教育知識和社交圈規(guī)則,了解保持“一臂距離”,避免身體接觸。并爭取對方的配合,讓森森明白什么樣的交往方式人家喜歡或不喜歡。
2.跟對方家長多多聯(lián)系,家長和孩子之間知根知底,一旦發(fā)生社交事故,也能理解。
3.保持新鮮感,距離產生美,適度的掛念有利于森森跟女生之間的來往。這一點,森媽認為,在跟森森的青梅竹馬彤彤相處中,尤為有效。
彤彤在北京上學,久久聯(lián)系一次的彤彤邀請了森森到北京玩,森森很是高興,跟媽媽到北京之后,一個人去找彤彤玩了。但是赴約之后,森森是表現的很沉默的,而且事實上,森森有彤彤的聯(lián)系方式,但森森很少主動跟彤彤聯(lián)系。
雖然森森有一個青梅竹馬,也有幾個普通孩子玩伴,但在交朋友這一方面,森媽說:“隨著孩子長大,森森在心智方面是跟不上他的玩伴朋友了,森森更多時候是跟特殊需要孩子一起玩,跟他們在一起,森森也比較開心,我覺得也挺好的。”
人物二
悅悅/自閉癥/16歲/在普校讀初三
特征:不善言辭,有強烈社交欲望,會主動社交
朋友數量:無,多數時間跟特殊需要孩子一起玩
悅悅時常跟著媽媽參加圈內的活動,也認識了很多特殊需要孩子,但是在普校上學的悅悅,很多時候是孤單的。只是,時常獨來獨往,不善言辭的悅悅,讓媽媽以為,他對社交沒有什么興趣。
直到初一的某一天,悅悅媽不小心看到了他寫的作文,內容大概是這樣:悅悅想跟同學們一起打籃球,但每次都被拒絕。
然后悅悅就想辦法加入同學們的活動,比如說,在籃球場附近的座椅上寫作業(yè),等有籃球跑到腳邊時,還給同學;或者給同學們買幾瓶飲料,等同學打累了渴了就遞給他們喝;又或者等同學打累了休息時借他們的球打。
久而久之,同學們也會叫上悅悅一起打球,但是次數很少。悅悅媽知道后,心疼悅悅,于是她就去學校找這些同學——
1.先跟他們了解情況,問他們?yōu)槭裁淳芙^悅悅一起打籃球。同學解釋原因,說悅悅不會打籃球。
2.悅悅媽跟同學說明,悅悅平時有參加籃球特訓班,會打籃球,只是不知道自己在隊伍中的位置,不知道怎么跟隊友配合。
3.然后請同學們帶上悅悅一起,告訴他跟同學們一起打籃球時要怎么做。
同學們答應了,就帶上悅悅一起去打球。晚上回來,悅悅沖掉媽媽面前,獻寶似的跟媽媽說:“媽媽,今天我跟XXX去打籃球啦,我跟他一個隊……”
從這以后,每當悅悅參加同學的社交活動時,悅悅媽就從旁輔助敲打他。比如說,有一次,悅悅班上的一個女同學邀請他參加生日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悅悅媽知道后,是這樣教悅悅的,在社交禮儀方面——
1.她提醒悅悅,參加生日會的話,要給他人送生日禮物。
2.送生日禮物的話,要對其所好。
3.同時要注意價格、類型和實用性等各方面。
挑選好禮物之后,悅悅還有很多困擾,比如說,找不到同學的家怎么辦?同學不歡迎我怎么辦?如果下雨了,鞋子上有泥把別人家踩臟了怎么辦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悅悅媽是這樣跟悅悅說的——
1.去之前可以跟同學確認一下地址,讓她發(fā)信息給你,最好要具體到門牌號。
2.告訴悅悅,別人邀請你,說明你是受歡迎的。
3.如果鞋子上有泥巴,進門前,可以問一下同學,能不能脫鞋進去,如果不可以,那你可以用紙巾/濕巾把泥巴擦掉。
那一天,悅悅從下午1點玩到晚上9點,期間,媽媽讓他回來他還不肯,晚上回來后,特別高興,拉著媽媽分享他跟同學們做的游戲。這之后,當其他同學邀請他參加生日會,悅悅送出去的禮物越來越好,社交技巧也有些許提高。
人物三
桐桐/自閉癥/10歲/在普校上四年級
特征:早期沒有社交欲望,被動社交,現在在熟悉的人面前會主動社交
朋友數量:有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桐桐媽在桐桐確診后,就知道社會交往是自閉癥孩子的本質障礙,因此等桐桐到了社交年齡后就不斷地做干預訓練,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讀4年級的桐桐社交能力還算不錯,有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然而,五歲以前的桐桐,是一個沒有什么社交欲望孩子甚至對朋友有些抗拒的孩子,為了激發(fā)桐桐的社交欲望,桐桐媽給他請了兩個朋友:
請一個帶著6歲孩子的保姆住到家里面,6歲孩子是專門給桐桐做社交訓練的玩伴,這能讓桐桐在居家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此外,還能學習認知和言語。
再安排一個孩子作為桐桐的周末朋友,周末時間就外出一起活動,玩耍,讓桐桐接觸不一樣的朋友。
剛剛開始的三個月,桐桐和居家朋友玩不到一起,后面慢慢才關注到了才嘗試跟隨著玩。有了基本的社交欲望之后,桐桐媽開始教他基本的社交技能,比如說,在設定的社交場景中如何看,如何說,如何做,如何想!
然后,開始自然情景泛化,周末朋友就可以成為很好的泛化對象,現在,周末朋友成為桐桐的好朋友。
上普校的之后,桐桐會接觸到更多的人,會進行更多的社會交往,對此,桐桐媽是這樣做:
1.給孩子布置一個小任務,讓他找出他認為的,喜歡他的同學有哪些,不喜歡他的又有哪些;他自己喜歡是哪些,不喜歡的又是哪些。
2.幫桐桐梳理,那些你認為不喜歡你的同學,是做了什么讓你感覺他不喜歡你,那你面對這個同學的時候你要怎么做等等問題。
3.上了小學之后,桐桐媽每晚都會花30分鐘時間幫桐桐復盤,跟他聊聊一天中他所見到的聽到的事,談論他的感受或者幫他揣摩別人的想法,告訴桐桐,怎樣的事情應該用怎樣的方法處理。
這樣做了幾年之后,桐桐在班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跟同學們也相處得不錯。但是偶爾桐桐也會跟朋友們發(fā)生沖突,當桐桐不是很跟得上他們的活動思維是,就會時不時搗亂,這會引朋友們的不滿。
對此,桐桐媽說:“所有普通兒童都會有社交沖突的,當他們起沖突或者打鬧過后,我會分別跟他們溝通意圖以及通過思維疏通,讓孩子自己尋求處理方法,這樣處理,對雙方都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