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患兒都是天才?
從電影《雨人》中記憶力超人的雷蒙,到網(wǎng)上流傳的“全世界最知名的11個自閉癥天才名單”(愛因斯坦和貝多芬往往在列),自閉癥患者總是以一種天賦異稟的形象出現(xiàn)。
“自閉癥天才”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雨人》的原型KimPeek確實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他精通從文學到歷史在內(nèi)的15個不同領域,能一字不漏地背誦至少9000本書的內(nèi)容,但他在其他方面卻有些“弱智”,如不會穿衣服等。
英國的自閉癥患者艾瑞斯·格蕾斯·哈姆肖有驚人的繪畫天賦,5歲時的一幅畫作以1500英鎊售出。
但這都是鳳毛麟角。在ASD患者中,只有約10%的人能力值和普通人相當,被稱為“高功能自閉癥”患者。而其中具有驚人天賦的,少之又少。更常見的是,連和陌生人打招呼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做起來都極為困難。
不論他們整體智力水平如何,語言能力一般都比非語言能力弱。即便是高功能的自閉癥譜系障礙患者,他們的認知能力分布也很不平均,一般于專注力、語言、工作記憶及執(zhí)行功能表現(xiàn)較弱,但于感知、背誦、視覺空間等范疇表現(xiàn)較強。
孤獨癥康復的核心:家庭教育
盡管醫(yī)生有時候會使用一些藥物,但藥物只是針對某些癥狀,比如焦慮、多動、重復刻板行為、沖動攻擊行為、食欲和睡眠障礙等。而對于自閉癥的核心癥狀,任何藥物都幾乎沒有效果。
孤獨癥的治療就像是教會外星人說地球語言一樣,需要細心、耐心與關愛。當然,尊重是最重要的。訓練一定要抓住重點,要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科學進行,而且一定要堅持不懈。
目前,自閉癥治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的科學的康復訓練。除此之外,尚無良策。
訓練不可將手段與目標混淆。父母一定要知道,在運用方法的過程中,不可過于較真訓練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訓練背后的意義和目標。
我們最終的訓練目標是為了提高星寶的社交能力。比如教他畫三角形,并不是為了把三角形畫得有多好,而是為了提高在畫三角形過程當中所體現(xiàn)的社交能力和水平,家長要對他的主動的社交溝通表示贊同與肯定。而一些家長會將目標與手段混淆,以為應該像正常學校的孩子一樣,要把三角形畫得正式、規(guī)范。
自閉癥的訓練多數(shù)需要伴隨終生。很多家長會認為自閉癥的干預訓練是階段性的,以為孩子在經(jīng)治療半年、一年或兩年后就會康復,可以去上正常的學校。事實是,自閉癥并非像其他疾病一樣治療幾個療程就會痊愈,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癥,對其的干預將會是伴隨終生的。只是因為個體因素不一樣,在干預的強度上會有輕重之分,絕不是階段性的干預后就可以高枕無憂。
自閉癥的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干預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需要付出絕對的耐心與毅力。家長覺得只有在機構(gòu)和學校中,面對老師時才是教育,領回家后就可以不用訓練,可以松懈下來,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訓練孩子的最好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醒來就開始訓練,不管是誰面對孩子,都要采取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訓練,對孩子的教育須做到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進行。
自閉癥的訓練越早越好,但沒有“最晚”。應抓緊6歲以前的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只要方法對,孩子的進步會很大。
所有的自閉癥訓練的終極目標是擁有生存下去的社會功能。要讓孩子入學,在學校能學到許多在家里學不到的東西,如:集體觀念、進取精神、獨立能力、自我保護、遵守紀律等。要盡可能地讓孩子接受職業(yè)培訓,融入社會,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要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能融入正常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