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留言說:他很受困擾。
孩子小,壓力大,生存艱難。退休的父母,想讓他回家照顧。
其實父母身強體壯,沒病沒災,就是了無生趣。
每天都要給他打幾個電話,抱怨他自私,娶了媳婦忘了爹,只顧上班不管媽,不孝之子。
他要照顧孩子,只能建議父母旅游、讀書、跳廣場舞,甚至玩玩游戲也好。
但父母說:沒勁。
那什么有勁呢?
父母說:你小時,無聊了就揍你一頓。你哭了,然后我們再慢慢哄你。這樣的生活熱熱鬧鬧,充滿煙火味,多好。
你回來,讓爹媽接著打。
這……世界這么大,玩法這么多,父母卻無聊到了打孩子消遣,果然極品。
無聊的人,真的好可怕。
劍圣喵大師說了件事。他有個學弟,是中學老師,敬業(yè)盡職。
有個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家長也不管,給孩子的老師打電話,讓老師去找。
不辭辛苦,老師找遍角角落落,最后在網(wǎng)吧把孩子找到了。
老師給孩子買了吃的喝的,陪孩子打了局游戲,好言撫慰,然后送孩子回家。
——家長大怒,立即舉報老師!
罪名:帶他家孩子玩游戲。
校方對玩游戲零容忍,嚴厲處分老師。
可孩子的教育呢?
從匱乏時代走來,有些人不僅不會玩,甚至連認知都被貧困所壓抑。
我有個長輩,下鄉(xiāng)扶貧。
他到了窮鄉(xiāng)村,訪貧問苦,發(fā)現(xiàn)一件奇怪的事兒:
當?shù)丶Z產(chǎn)極低,而疏菜昂貴。可是當?shù)厝瞬环N疏菜,因為糧食都不夠吃,哪有閑心種菜?
于是他就建議大家種菜。
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認為他不是個正經(jīng)人。正經(jīng)人哪有不種糧食,只種菜的?
但有幾戶農(nóng)家,聽了他的話。改種疏菜,當年收入飆高。
次年,更多的人家改種疏菜。當?shù)爻蔀橛忻牟肃l(xiāng),有了錢開始機械化,慢慢的脫貧了。
這時候我的長輩才發(fā)現(xiàn),人會被自己的認知困住。只做認知中“有用”的事兒,“有用”之外,全是無用的事兒,是不正經(jīng)。
有用的范疇越狹隘,認知就越貧困,越不懂變通。
饑餓時,只有食物才有價值,疏菜都被視為不正經(jīng)。
這個階段的人,甚至會認為讀書無用。因為知識變現(xiàn)的周期太長,真的等不及。
吃飽后,人們開始追求質(zhì)量,追求精美,追求品味。人的認知范疇,就開始擴張。
到得不再有心理的匱乏感,人們就開始追求文化娛樂、精神享受。
讀書、休閑、娛樂、虛擬互動,開始從“無用”地帶,進入到社會化大生產(chǎn)領域。
據(jù)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公告,2017年,中國恩格爾系數(shù)已降至29.3%,達到發(fā)達國家標準,接近富足水平。
恩格爾系數(shù),是計算食物支出,所占全部支出的比例。以此來衡量個人與國家的幸福程度。
如果一個人,賺到100元,98元用來吃飯。那么他的恩格爾系數(shù)就是98%。
他收入的98%用以活命,那么他就沒錢發(fā)展自我,就不幸福。
如果一個人,食物支出很低,比如說他賺到的錢,只有10%用來吃飯,那么他就有更多的錢,享受人生。
恩格爾系數(shù)降至29.3%,意味著十幾億的中國人,從匱乏時代走出,轉(zhuǎn)而關注自身的發(fā)展與幸福。
文化產(chǎn)品的需求,面臨井噴爆發(fā)。
未來30年,文化產(chǎn)品不僅動態(tài)虛擬,而且呈互動態(tài)勢。
如果對虛擬互動文化及市場一無所知,就如始祖人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
生存難度,可想而知。
北京大學新開了一門課:《電子游戲通論》。這門課的目的,無疑是為未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前瞻性人才。據(jù)授課老師陳江說,此課為選修課,上限定為120人,結果選課“爆掉了”,第一次上課,教室里就坐不下,換了大教室,還是坐不下。
這么多的人來聽課,是因為年輕人知道時代發(fā)展的趨勢。
春江水曖鴨先知,人不可與趨勢為敵。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洞悉未來的趨勢。
時代的發(fā)展,是個“看不慣”的過程。
什么叫看不慣呢?
——人們對于自己出生時就已經(jīng)存在的一切,技術及藝術,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是世界的一部分。
——而對于新出現(xiàn)的文化產(chǎn)品及現(xiàn)象,處處看不慣。動不動就人心不古,世道崩壞。
老一輩子的人,對影視深惡痛絕,認為影視不能吃也不能喝,晦淫晦盜,應當禁絕。半老半不老的一代人,對虛擬互動文化產(chǎn)品看不慣。
極端的觀點,甚至認為應該封堵未來發(fā)展,禁絕虛擬互動時代的到來。
近日,多位代表委員提議,要求嚴控游戲。
理由是:我朋友夫妻倆,分別是清華和北大的學霸,孩子居然考不上重點中學,就是因為玩游戲。
這個……學霸的兒子,就必然是學霸嗎?
那農(nóng)家的孩子,就只能一輩子吃土?
著名翻譯家文潔若,曾說過一件事:
1946年時,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最小的女兒梅祖芬,考清華落榜,補習了一年才考上。同年落榜的還有大哲學家馮友蘭的女兒宗璞、以及大學問家梁啟超的孫女兒梁再冰。
比學霸更有份量的哲學家、思想家、清華校長,他們的后人都不能重現(xiàn)上輩的風彩。學霸的孩子不太學霸,豈不是正常之至?
跟游戲有個毛關系?
180年前,30歲的科學家法拉第,在倫敦展示世界上第一臺發(fā)電機。一位貴夫人不屑搖頭:這東西有什么用?
法拉第反問:夫人,剛出生的嬰兒有什么用?
——他那在貴婦人眼里沒用的東西,為整個世界帶來了光明。
技術至偉大之處,就在于把抽象的知識與思想,予以具象化、可視化。
早期,人類是結繩記事,而后發(fā)明出抽象的文字,造紙和印刷術的發(fā)展,讓人類文明進入快車道。
影視文化的崛起,讓人類第二次認知破局。
那些抽象晦澀的文字符號,終于轉(zhuǎn)化為活色生香的動態(tài)畫面,讓更多人認知、了解,加入到文明進程中來。
而現(xiàn)在,我們正面臨著又一場認知大革命。
虛擬文化將徹底顛覆這個世界,顛覆所有人的認知與所有行業(yè)。
想一想,不過是幾年后,孩子們可以通過虛擬互動課堂,聽孔子講課,與老子對談,與蘇格拉底、柏拉圖等所有的思想家交流,與徐霞客一起探險,與諸葛亮一起讀書。
而讓一些家長憂心忡忡的電子游戲,就是這個時代的前奏。
剛出生的嬰兒,是沒用的。
沒有一項技術發(fā)明,甫一來到這個世界,就金光閃閃滴著有用的機油。
電子游戲的發(fā)展,如嬰兒成長,也如此前一切價值文化產(chǎn)品,必將走過人性認知的全過程。
第一步是消磨排遣過程,是純粹的娛樂。如家長們癡迷的紙牌麻將。
第二步是怡情與品味過程,玩樂成為精神寄托,漸成時尚生活方式。
第三步是進入教育領域,與古老的智慧相融并,并最終構成文化思想的本身。
第四步是構成新未來時代發(fā)展的基礎。
到了那個時代,認知再次遭遇挑戰(zhàn),人們會認為電子游戲才是有價值的,而新出現(xiàn)的技術與文化產(chǎn)品,是沒用的。
這四個階段,就是人類一切文化產(chǎn)品所走過的路,從消遣,到怡情。從授教,再到傳道。
而貫穿這四個過程的主線,始終是一個玩字。
是那些最會玩的人,推動世界發(fā)展。
玩的能力,讓我們畢業(yè)后20年甚至30年的人生,拉開距離。
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有人說讀書無用,他就會喪失在知識發(fā)展領域的所有機會。
有人說電影沒用,電視沒用,他們就會失去在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機會。
那些說電子游戲沒用的人,他們還停留于古舊時代。所以恐懼,只是因為自己太弱,無力掌控。
幸好,知識界始終是理性的。據(jù)開設了《電子游戲通論》的陳江老師說,在北大中文系,還有位老師開辦了電子游戲與文化課,而電子競技的專業(yè)很多學校都有,比如上海交通大學有這樣的班,講游戲設計。
未來30年,你是時代的設計者,還是看什么都不順眼的落伍者?
跟上這個時代吧,孩子迷戀網(wǎng)絡,那是為父母者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與理解。
正如法拉第所說,剛剛出生的嬰兒,不僅沒用,還連拉帶尿,哭嚎連天。
你必須以極大的愛心,與時代同行,與孩子一起成長。
所有人終究要度過這個艱難的時刻,人生一切皆是選擇,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不要閉鎖心靈的認知,妄斷擅論,免得你無法拖住歷史的腳步,反遭無情輾壓。
一個有趣會玩的父親,是孩子幼年時期最好的玩伴,是最難得的好父親。
有一個能陪著一起玩的父親,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知乎上有個網(wǎng)友說:
爸爸在兒子的成長中扮演了一個怎樣的人,真的很重要。
爸爸陪著我玩各種各樣的游戲,甚至陪我打電子游戲。
小時候,在我眼里,我爸爸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人,他能一條命通關魂斗羅,能砍死拜月教主,能……
他只要一句:以后不帶你玩游戲了,我就趕緊乖乖去學習。所以那時候,天多黑都不怕。
對我來說,爸爸陪我玩各種各樣的游戲就是我童年全部的回憶。
在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道路中,爸爸媽媽缺一不可,因為帶給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全然不同的!
研究表明,妻子主宰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會存在不勇敢,不敢承擔責任以及社會交往能力不好的傾向。
而爸爸們身上男性獨有的堅強,樂觀,獨立,豪爽等這些特點,恰好能彌補媽媽帶娃的不足。
美國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于后天努力,80%取決于父親教導。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系到人格的形成。
美國秘魯大學的科學家所做的研究成果也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低調(diào)的億萬富豪林依輪,最近榮登娛樂圈“學霸家長”的寶座。
他的大兒子林子豪被排名全球第二、全美第一、號稱設計學院中哈佛的帕森斯錄取,并獲得一個季度12000美金的獎學金。
小兒子Leo是美國西岸排名第一的撒切爾中學,今年在中國招收的唯一男生。
林依輪驕傲地宣稱:主要都是我教育的好!
在兩個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林依輪沒有缺席過。
他說:家庭第一,事業(yè)第二。每次去外地我都是最晚的班機走,最早的班機回來,只要我回到家了,都是跟他們在一起。
在他心里,他最大的事業(yè)就是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
每個孩子內(nèi)心都渴望父親的陪伴。
微電影《寶貝聽你的》第一集中,鐘鎮(zhèn)濤帶著女兒與大象“隆隆”踢了一場足球賽,幫著喂小老虎喝奶,還得照顧兩個孩子,忙得像陀螺,兩個孩子在陽光下,笑成春日花開的模樣,爸爸的陪伴,是她們最幸福的時光。
第二集呈現(xiàn)的另一對父子相處的時光卻截然相反,爸爸雖然也和孩子在他一起,但他只是忙著自己的事,并不曾關注孩子,于是孩子不住地“撒嬌”和“發(fā)脾氣”,他只是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用自己本能的反應,要引起爸爸的關注和疼愛。
真正的陪伴,不是呆在孩子身邊就可以,而是要參與到他們的生命里,陪著他們一起喜怒哀樂,一起成長,一起面對生活的風雨,經(jīng)歷每個成長階段里不同的經(jīng)歷。
事實上,爸爸在孩子生活中的參與程度,與陪伴的時間長短并沒有絕對的聯(lián)系。
每一位爸爸都會為了事業(yè)去奮斗,但這并不影響陪伴孩子。工作時認真工作,陪伴時專心陪伴。
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從不缺席孩子的教育,凡事講究親力親為。
為了能與兩個孩子一起吃晚飯,他會放下公務離開總統(tǒng)辦公室;
為了讓瑪麗婭愛上閱讀,他給孩子大聲朗讀《哈利波特》,而且是全部的7本。
為了陪女兒做些平凡的事,他獨自帶著孩子去人多的街區(qū)散步,嚇壞了所有的安保人員。
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tǒng)選戰(zhàn)中,也從來沒有缺席一次女兒的家長會。即使家人不在一起的晚上,他們都會打電話保持聯(lián)絡。
女兒學習游泳時,自己親自當老師。
奧巴馬說:“我不可能做一輩子的總統(tǒng),卻是孩子一生的父親。”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90%的兒童問題都與父親教育缺失有關。
爸爸在孩子生活中的參與程度多少,對孩子的人格形成、認知和行為、成年后的親密關系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所以,爸爸的陪伴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專注地陪伴,就是要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任何的牽掛,包括工作以及其他任何的壓力。
1、和孩子一起
一起讀書講故事;一起游戲或打球;一起聽段音樂唱唱歌;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一起爬山、一起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2、傾聽
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孩子也是如此。
讓我們學會傾聽孩子是聲音,不加任何評判的、沒有任何指責的、沒有輕視與打擊,只是單純與欣賞,專注地聽著孩子說著那些毫無意義的話。
因為在我們聽來是毫無意義的話,在那時那刻,卻是孩子全部的內(nèi)心世界。
對于他們的傾訴,我們可以如此回應:嗯、哦、哇、是啊、然后呢?還有呢?接下來呢……
3、擁抱與撫摸
孩子的肌膚渴求勝過我們的想象。
在陪伴的過程中,盡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他們的肩,摸摸他們的頭,把他們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抱一抱他們等等。
陪伴的方法有很多,最關鍵的就是:在那時刻,我們是否全身心的陪伴?
香港電臺主持人梁繼璋在給兒子的信里說: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
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
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時光。
下輩子,無論我們愛與不愛,都不會再相見。”
既然如此,那么請好好珍惜孩子童年的時光,給他們一個圓滿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