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咨詢師的朋友,經(jīng)常為咨客所苦惱。有的咨客對她說:“你不跟我咨詢,我很可能會在今夜自殺”,還有咨客說:“你不跟我咨詢,就會毀了我的后半生”。既然咨客想要這位咨詢師做咨詢,而這位朋友又不愿意呢?
這位咨詢師朋友說,通常在這之前,咨客都會告訴你;自己很痛苦,要咨詢師幫助解決,但自己又沒錢,要咨詢師給自己免費。并且他們還會進一步表示:自己不相信別的咨詢師,只相信才能幫到他自己。
這位咨詢師朋友感覺自己受到了道德的綁架,咨客利用道德脅迫他行善,免費為他咨詢。
這樣的事情遇到的多了,害得他她還做了一個夢。她說:昨天夜里做了一個短夢。夢見一個人給我打電話。我經(jīng)常用手機咨詢,所以也并不覺得奇怪。當接通電話時,話筒對面?zhèn)鞒鲆粋€中年男人低沉的聲音“談談吧!”然后就是長時間的死一樣的沉默。我被這種氣氛壓抑醒了。看看掛鐘,夜里差十分兩點。然后就再也無法入睡。
她說:我知道夢的原因。這幾天,有些人又要求我免費咨詢,我拒絕了。其實我并不是沒有善心,只是我看到了這群人的陰暗面:他們就像一群溺水者,如果你想救他,他會不顧一切地抓住你,直到你精疲力盡和他同歸于盡。
我需要,你有,你就該給我
這位咨詢師朋友遇到的咨客,雖然并不多但也不少見。自己有痛苦,又沒有錢(有時是沒有付費的意愿)去咨詢的時候,覺得咨詢師能幫到他,就要求咨詢師免費去幫到他。這個說法有問題嗎?
我們先分析一下他們的邏輯:我有需要,你有我需要的東西;我沒有付費能力,所以你應該免費給我。如果咨客的邏輯是成立的話,那下面事情就是應該了
我需要住房,而你有住房;我付不起房租;所以你應該免費讓我?。灰蝗晃伊髀浣诸^就是你的責任。
我肚子餓了想吃東西,而你開餐館有食物;我沒有錢買不起;所以你應該免費讓我吃;要不然我餓死了就是你的責任。
我想上好大學,你們就是好大學;我分數(shù)不夠;所以你們放寬條件讓我上你們學校;要不然我未來的人生毀了就是你的責任。
我渴望愛情,你就是我的摯愛;我娶不起你;所以你應該嫁給我;要不然我人生的不幸都是你造成的。
可見,需要并不是權利,擁有也不是責任。獻愛心并不是弱者用來要求我強者的工具,行善是強者內(nèi)心的自我期許,幫助誰是咨詢師的自我意愿,絕不是他人的可索取的。
以弱者自居的控制游戲
上面的情況實際上是咨詢關系問題。在這個關系當中,咨客以弱者自居,要求強者滿足他的愿望,這實際上是一種控制他人的方式。弱者往往是沒辦法控制強者,訴諸于道德,以道德的方式去綁架強者。
這樣的方式來自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比如說,哥哥姐姐就應該讓著弟弟妹妹,健康的人就應該讓著生病的人,身強力壯的就應該讓弱小的。這些道德的做法本身并沒有問題,但問題在于那些被照顧的人可能利用這一點去達到自己獲利的目的。
其實,當咨詢師識破了咨客這些伎倆時候,就可以輕松應對了。咨詢師只需要堅持咨詢設置的原則就可以:凡是收費的咨詢,只有付費才能咨詢。
爸爸媽媽,我用“病”來表達我的“愛”
幼兒園里的孩子感冒咳嗽此起彼伏。父母給孩子請假看病也是常事。然而,我家孩子的一個同班同學,因為哮喘的緣故,幾乎從開學到現(xiàn)在,連續(xù)上學的時間從沒有超過一周,總會隔幾天就要請上幾日病假。班級群里看到最多的,就是這個孩子的請假信息。
也許每個班級上,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孩子吧。
想起另外一個我所知道的孩子。
孩子媽媽憂慮地說:
反復發(fā)作的兒童哮喘,其實是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即兒童哮喘跟心理因素有緊密的聯(lián)系。
了解后得知,上面這個男孩的家庭是這樣的:爸爸媽媽關系很緊張,吵架是家常便飯,媽媽常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對丈夫的輕視和指責。
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脆弱的,他擔心這個家庭會分裂,害怕自己隨時會被拋棄。
至今不能和父母分床就是明證——孩子之所以如此依賴、不能獨立,只不過是因為他從未獲得過踏實的依賴感。
這個男孩亟需要緊緊抓住媽媽這棵看似穩(wěn)定待在身邊的“救命稻草”。為了得到媽媽的愛,孩子用了討好的姿勢,如媽媽自己承認的,孩子“有些害怕和討好我。”
為了表達對媽媽的忠誠,男孩還會學著媽媽的樣子,抵觸爸爸,甚至用輕蔑的口氣跟爸爸說話。
仔細觀察這個家庭中的狀態(tài),是媽媽給了太多不該由孩子承擔的東西。她把孩子拉進了“夫妻爭戰(zhàn)”的陣營里,并且把孩子綁定到了自己這一邊。
孩子接收到了媽媽的“需求”信號。他主動站到了媽媽這一邊——男孩看不起爸爸,這顯然是媽媽希望看到的。
最關鍵的是,這孩子后來還發(fā)現(xiàn),一旦生病了,他和媽媽就更加能夠緊密地捆綁在一起。于是,通過病,表達對媽媽的忠誠,這成為了孩子潛意識里的“習慣”。
而與此同時,孩子自己的空間,則被媽媽占據(jù)了太多。媽媽的東西侵入孩子的空間太多了,太滿了,以至于他“呼吸困難”——這恰是他的哮喘病在表達的。
然而,父親就是父親。尤其對男孩來說,離開母親,走向父親,這是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的必由之路。
如孩子媽媽自己也觀察到的,“孩子有點看不起爸爸,但有時又表現(xiàn)出和爸爸親近。”這證明孩子內(nèi)心是想要與媽媽分離、渴望朝著一個成熟男人的方向成長的。
他的“哮喘”恰恰在表達他對“離開母親、靠近父親”的需要。
如有心理分析師指出的,哮喘的心理意義是:他需要另一個人(藥物)來幫助自己呼吸,或是需要一個空間,讓自己可以自主呼吸。
孩子的病,成為了他獻給這個家庭的禮物。通過生病,孩子在表達著對父母雙方的忠誠與渴求。
通過生病,去換取父母對自己的照顧和關注,以滿足“和父母在一起”的心愿。要想孩子徹底病愈,除了藥物治療,這個孩子的父母最好能夠同時接受心理治療。父母必須要學會處理好自己的關系,而不讓孩子做關系的受害者。
對此,我的建議是:
重視孩子生病背后的心理因素,詳見上文所述。
避免把孩子當做病號。父母應該重視字的心理健康,盡可能地像對待正常兒童一樣對待哮喘兒童,避免負疚感及過度保護。
如有的父母因孩子有病而過分照顧他,使孩子在心理上產(chǎn)生嬌貴的想法,甚至利用哮喘癥狀來操縱父母。
所以,最好盡力去保證孩子正常的學校生活,鼓勵與其他兒童交往,讓孩子心境平和、開朗。
父母要去處理好自己的夫妻關系問題。必要的話,夫妻中的一方或者雙方主動去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