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孤獨癥兒童的障礙程度不同,在進入幼兒園、康復機構或學校時遇到的困難大小也不同。
一、孤獨癥兒童的入學條件
有的兒童已基本能達到學校生活的要求,只需要稍加輔助,便能夠隨正常班就讀;有的兒童則仍需要很多(來自家庭、學校及專家)的輔助,方能在正常班級中堅持下來,但對于有些孤獨癥兒童來說,因存在嚴重的情緒行為問題,進入正常學校上學很困難。
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都需為孤獨癥兒童及其他智力殘疾兒童提供上特殊學校的機會,或在正常學校中提供特殊的班級及教師,所以孤獨癥兒童能否上學,取決于多方面的條件:
1.孤獨癥兒童自身障礙程度。
2.該兒童學前培訓的程度。
3.該兒童居住地有無特殊學校,該類學校對孤獨癥兒童特點的了解程序。
4.正常學校對特殊兒童接納的態(tài)度、能力,如教師條件、家長的素質。
5.該兒童家庭能否尋找到專業(yè)人士的幫助,其家長的心態(tài)。
6.該兒童所在地區(qū)對特殊(殘障)兒童提供的法律保障條件。
二、孤獨癥兒童入學時的教育診斷
在安排孤獨癥兒童進入哪一類學校學習時,對其在智力發(fā)展水平、一般學習能力及技能情況,在注意力集中及注意力持續(xù)方面,特別是在社會、情緒以及承受能力方面進行多樣的測試是非常必要的。雖絕大部分孤獨癥兒童在學習上存在著缺陷,但也有一部分孤獨癥兒童智力超常,并具有某方面的特殊能力,堪稱“特殊的天才”。盡管電影《雨人》中那位孤獨癥患者所顯示的才能并不多見,但這種特殊的才能以及孤獨癥兒童在其發(fā)展的可能性中產生飛躍的情況卻是可以期待的。
若我們一定要鑒定孤獨癥人士的智商,則需要測查者具備很高的專業(yè)水平,不僅要熟知患兒特殊個性狀況以及所表現(xiàn)問題的深度,而且要熟知測查時所使用的測試工具,要求極高。
孤獨癥兒童入學時通用的診斷如下:
1.非語言測試方法:適合那些無主動交流語言,鸚鵡學舌地重復問題而不是回答問題的孤獨癥兒童,它比依靠語言的測試方法能更好地查明患兒的潛在能力。
2.偏重感知加工能力的測試:應針對孤獨癥兒童特殊而典型的障礙,如不靠聽和看,而只靠摸和聞的方式感知事物等進行測試。還要注意孤獨癥兒童選擇刺激物時的極端方式。
3.入學后的觀察:孤獨癥兒童能力的優(yōu)勢或弱勢通常只有在入學后,經過有目的的長期行為觀察才能進一步地確定。
三、孤獨癥兒童入學時應注意的環(huán)境條件
在為孤獨癥兒童選擇學?;蚩祻蜋C構前,以下環(huán)境條件應引起足夠注意:
1.地點應以最適合孤獨癥兒童,同時也最容易到達為標準。
2.現(xiàn)有的條件應與孤獨癥兒童的能力以及障礙所帶來的缺陷相適應。如果孩子出現(xiàn)困難,學校應有改變環(huán)境條件以幫助他進一步適應的可能性。
3.孤獨癥兒童需要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不僅是與所有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學習同一課程,亦能得到個別的輔導幫助;要照顧到孤獨癥兒童聽覺方面的極端敏感性,對其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出現(xiàn)的波動應采取靈活的態(tài)度。同時要注意照顧過分視覺型主導的那些孤獨癥兒童。
4.孤獨癥兒童通常需要在較小的班級或小組中學習,普通班級一般不超過25人,特殊班級一般不超過8人。其主要學習社會化的進程,而認知類的學習應盡可能以個別化的學習組織方式為主。
5.編班(或小組)時應考慮到不同情況的學生相互之間能產生各種影響這一因素。比如:一位孤獨癥兒童突然出現(xiàn)的不受自己控制的身體動作可能對另外一位孩子產生影響;或者其他孩子主動地、唐突地與孤獨癥兒童的緊密接觸也會對孤獨癥兒童產生影響。
6.孤獨癥兒童是否已經具備群體生活的經驗。一位缺乏在群體小組里與其他兒童交往經驗的孤獨癥兒童在進入學校后,會由于新環(huán)境對自己過高的要求產生突發(fā)性的反感和抗拒。因此,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孩子在上學前及入學后,需要一個準備時期,要讓患兒對老師一學生、學生一學生這些關系有逐步適應和理解的時間。
7.學校應為孤獨癥兒童提供他們有時所必需的回避空間,如有一間個別訓練室供其訓練或穩(wěn)定情緒時使用。患兒可能會因為新環(huán)境中壓力過大,時間過長產生新的心理障礙。
8.除了授課環(huán)境要安全、安靜、簡潔外,還要配備一些輔助訓練設備,以供大運動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語言訓練等使用。
9.為孤獨癥兒童保留一個情感上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教師們克服困難,積極與孤獨癥兒童建立起情感聯(lián)系,以極大的耐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去對待和教育他們。另外,學校的教師樂意去接受有關孤獨癥障礙方面的咨詢以及培訓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0.要注意檢查非孤獨癥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對待孤獨癥學生的態(tài)度。
除了以上諸多問題之外,還有以下四點要給予高度重視:
(1)陪讀:上學初期階段,可以允許有關的人(由學校或家庭派出)進課堂或午飯時、休息時陪伴孤獨癥兒童,幫他適應環(huán)境,適應課堂教學規(guī)范及適應學校整體的學習規(guī)律。待孩子逐漸適應了學校的生活,陪伴人可以慢慢撤離,改由同學們輪流幫助。
(2)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根本上改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有的觀念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孤獨癥兒童是可以教育的。
2)孤獨癥兒童需要更多的愛護和理解。
3)如果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教師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對孤獨癥兒童缺乏了解與理解。
(3)伙伴:在家長或其他人員的陪讀撤消后,孤獨癥兒童需要班級有計劃地安排一些同學繼續(xù)幫助他,直至他能獨立地應付學校生活的一切。這些伙伴既是他的玩伴又是他的行為樣板。能擔當伙伴的兒童一定要有責任心。
(4)社會生態(tài)學觀念:社會生態(tài)學家們主張,人的問題是由于兒童與環(huán)境(家庭、教師、兒童、同學)之間錯誤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當兒童出現(xiàn)了某些問題時,不能把改變兒童的行為看成是唯一的目標,而是要重新審視并重新設計兒童的學習和社會環(huán)境,改變家長、老師、同學對兒童的態(tài)度,找到與之溝通的恰當?shù)姆绞绞潜仨毤右钥紤]的。孤獨癥學生在學校學習,意味著他們要隨時受到外界的刺激,受到同班一起學習的其他學生的各種影響,他們會有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會反復出現(xiàn)一些問題,環(huán)境因素對他們的影響不可小視。
考慮孤獨癥的訓練效果,以上有關適應性的問題必須引起家長、教師和社會的重視,并真心地創(chuàng)設孤獨癥兒童愿意接受的環(huán)境,這是教育的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