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絕大多數的自閉癥孩子先天沒有自動模仿的能力;由于模仿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如果不趁早加以培養(yǎng),則他們在各方面學習的進行都會遇到困難而顯得遲緩,因此,如何培養(yǎng)模仿能力就成為自閉癥孩子的首要課題。在這方面,一般可以先由條件交換的方式,利用有形的及無形的
鼓勵,讓孩子被動地養(yǎng)成模仿的能力,再逐漸地轉變?yōu)樽詣拥哪7隆?/p>
首先,教的入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行為,辨認出他所喜愛的活動,然后在他進行他所喜愛的活動時;要求他做一個其他的動作后,再讓他繼續(xù)進行原來的活動.例如:發(fā)現一個孩子很喜歡騎車,則當孩子騎車騎得很開心的時候,心教的人擋住他的去路,要求他“握握手”,直到他做出握手的動作后,才讓他通過。起初,孩子必定不了解教者的口令而生氣、抗拒。這時候教的人必需堅持地握住他的手上下地擺動,同時配合口中說“握握手”,再讓他通過,教的人在說出“握握手”的意義,語言的同時記得要做出握其手上下地擺動的動作。這樣做是要幫助孩子了解“握握手”的意義。如此,在一段時間內,重復這種做法直到當教者說“握握手”時,孩子會自動地伸出來做握手的動作為止。在這種培養(yǎng)模仿能力的方式中,“騎車”是孩子喜歡的活動,“握握手”是被要求的動作,他能騎車毫無阻礙,地前進是他的需要,孩子為了能做喜歡的活動不被阻礙,就會聽從教者的要求做出符合被要求的動作。以做出“握握手”的動作為交換條件他可以順利騎車。這就是以所謂的條件交換的訓練方式,培養(yǎng)孩子模仿的能力。
另外一種是自然引導的方法,“聽從吩咐行事”的練習。是教者隨時利用家居生活中的各種動作,自然地以手勢配合吩咐孩子做出如:“坐下”,“過來”,“把椅子放好”……等等的動作。剛開始要他們依吩咐行事,可能需要用手輔助孩子的身體做出所吩咐的行動,或是由教的人以身作則在孩子的面前重復這一個被吩咐的動作,直到孩子會自動執(zhí)行吩咐為止。每當孩子達到這種程度時,不要忘記及時給予贊美與鼓勵。
還有一種轉換引導的模仿動作訓練,是當孩子在玩玩具(或物品)時,教的人用心地觀察找出他習慣性的玩法之后,將孩子的玩具(或物品)拿來,當著小孩子的面前,用夸大的動作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孩子的玩法玩這個玩具,盡力引起孩子的注意,把孩子吸引到教者的身邊。這時,教者把孩子圈在懷中,當著孩子的面前用孩子的慣性玩法玩這個攻具,以引誘孩子拿回玩具再玩的意愿.也許孩子會伸手去拿這個玩具,也許孩子對這個玩具已經失去了興趣,不再理睬時,教的人就主動把玩具交還給孩子,并鼓勵他玩這個行具,教的人在旁重新觀察孩子的慣性玩法是什么后,依照前述方式再進行之。如果孩子再伸手拿這個玩具。且會照自己的玩法玩這個玩具,教的人在旁立即稱贊他,然后在從孩子的手中把這個玩具(或物品)拿來,在孩子面前又以孩子的玩法玩這個玩具,引誘孩子再來拿回這個玩具,再看他是否還會再玩,如果會的話就加以贊美。如此,一而再、再行三地重復這種拿來的游戲,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會從教者的手中拿回玩具,而且會繼續(xù)依照他的玩法玩玩具時,表示孩子與教的人之間已經產生了呼應的關系,有了這種:呼應的關系,就可以進行“移花接木”式的模仿訓練。即由這種介入小孩玩玩具的過程,建立起教者與孩子之間的呼應關系后,由教的人轉變玩法,利用這種兩者可以相呼應的關系,引導小孩子去模仿教者另外一種不同的玩法,教者利用同一玩具(或物品)稍微改變一點玩法(改變后的新玩法必定也是能讓孩子達到與舊的玩法一樣刺激的感覺為主),并幫助孩子使用新的玩法,當他模仿教者的玩法時,就馬上給予贊美,在這種贊美下,營造出愉快的氣氛,慢慢地將孩子帶人模仿的情境里,讓孩于感受到與教者的相處是件快樂的事。另外,如果教者有兩位的話,可利用唱游的方式幫助孩子達到模仿的效果。
首先,主教者坐在孩子的正面,操作玩偶或敲擊樂器以吸引孩于的目光,再配合著節(jié)奏輕快的歌曲做動作(如:拍拍手,搖搖頭,踏踏腳等簡單的動作),此時,助理教者坐在孩子的后面輕輕地抓住孩子的手模仿主教者的動作,當孩子做出主教者的動作時,即使完全是靠助理教者的幫忙才做出來的,也須要立即給予贊美,助理教者幫孩子做動作的程度看孩子模仿的程度,由全盤的幫忙慢慢地轉為局部的幫忙。最后就完全退出,當孩子能夠在沒有助理教者的幫忙下,能一再地主動模仿主教者的動作以后,再進行另一個動作曠的模仿。這種面對面的模仿動作訓練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建立。
訓練自閉癥孩子的學習能力,絕對不是一蹴可及的,而是細水長流,一小步一小步地訓練起來。最忌諱的是“求好心切”、“揠苗助長”或者是“一曝十寒”的教導方式,讓孩子落人“學了又忘,忘了又學”的惡性循環(huán)當中,無法進步,結果教的人灰心,氣餒,孩子依然如故,只要教的人肯付出愛心與耐心,誘發(fā)孩子學習的動機,在輕松的氣氛下進行游戲,在不著痕跡的條件交換下,讓小孩子學習模仿。在日常的起居中隨時隨地利用機會教育,潛移默化地幫助他們建立模仿的習慣。有了模仿的能力,他們才能進一步地進行各方面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