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wǎng)絡和游戲已經(jīng)是大多數(shù)人生活中的必需品,特別是年輕一代,這個論斷已經(jīng)是陳腔濫調(diào)了。許多專家早已將“網(wǎng)絡成癮”與“精神病”畫上了等號,將網(wǎng)絡游戲有稱為電子海洛因、電子毒品之稱,并指出當玩的人全身心融入游戲中時就跟毒品上癮沒什么兩樣。
成癮性行為的形成階段
1、誘導階段
當人與致癮原偶爾接觸時,會初步嘗到甜頭,如手拿煙卷時自我陶醉的成就感、玩游戲時的刺激感、消費時的滿足感、喝酒后的飄飄欲仙感、吸毒后的欣快感等。這些快感對成癮者有強大的吸引力,但此時終止接觸并不會有明顯的戒斷癥狀。
2、形成階段
在內(nèi)、外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下,尚未發(fā)生成癮的行為不斷重復,直到產(chǎn)生依賴。
3、鞏固階段
成癮性行為已經(jīng)鞏固,即整合為生命活動的一部分。此階段,成癮者對各種促使其戒斷的措施有強烈的心理抵抗;一旦癮性發(fā)作,成癮者寧愿不吃、不喝、不睡,甚至明知后果嚴重,也會鋌而走險,不擇手段獲取成癮性物質,完成成癮性行為。
網(wǎng)絡游戲成癮的界定
與網(wǎng)絡成癮一樣,游戲成癮的概念也很難定義?!毒裾系K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游戲邦注:在心理學領域被稱作“精神病學的《圣經(jīng)》”)并沒有將游戲成癮納入疾病的范疇。該手冊的第五版也沒有明確為網(wǎng)絡和電子游戲成癮劃分出一個“網(wǎng)絡游戲成癮”的類別,而認為其有待進一步研究。
歐美國家將游戲成癮定義成一種強迫癥,即當玩家通過電腦、游戲機、掌機或手機等設備玩游戲時,出現(xiàn)的一系列異常行為。游戲的種類與設備一樣五花八門,常見的類型包括FPS、社交游戲(如Zynga公司的產(chǎn)品)、MMO和MMORPG、策略游戲和跨媒體游戲等。
在《美國精神病學雜志》的一篇文章中,作者JeraldBlock概括的以下一系列條件有助于我們定義游戲成癮:
1、過度使用,沒有時間感或無視基本動機。
2、當無法用到電腦時,會產(chǎn)生諸如憤怒、焦慮和/或沮喪的心情。
3、希望得到更好的電腦設備、更多軟件或更長的使用時間。
4、出現(xiàn)爭論、說謊、成績下降、社交障礙和疲乏等消極反應。
《游戲玩家理論》的作者McKenzieWark是一名理論學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即長時間使用電腦是否可以被歸類為成癮:
“成癮”是正確的用詞嗎?或只是一種比喻?為什么我們要給一些人強行貼上不同于其他人的標簽?當我的孩子一整天都沉迷于閱讀時,我和我妻子是很高興的。可當他一整天都在玩游戲時,我們卻感到擔憂。誰能說前者的沉迷比后者的成癮更好或者更差?
考慮到精神病臨床醫(yī)生和游戲專家都無法為電子游戲成癮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大多數(shù)人對其概念感到困惑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