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風氣正席卷全球,不論明星還是一般人,只要將自拍照上傳到博客或者社交網絡,人氣都會激增。但是有專家提出,常常尋找最佳自拍角度的人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病。專家警告,“沉迷自拍的人很可能是患上名為‘身體畸形恐懼癥’的精神病”。
自拍在世界上越來越流行,不過過度的自拍可能患上了“身體畸形恐懼癥”。
沉迷自拍可能是精神病
首先提出自拍同“身體畸形恐懼癥”有關聯(lián)的是在英國南倫敦莫茲利NHS信托基金醫(yī)院工作的精神病專家戴維·維爾博士。戴維稱,“找我看“身體畸形恐懼癥”的患者中三分之二都有反復自拍并把照片上傳至社交網絡的強迫癥”?;加猩眢w畸形恐懼癥的自拍愛好者有時會花上幾個小時,試圖拍出不顯示任何缺陷的形象,他們也常常會拍多張照片,直至找出最佳的角度或姿勢。
該博士還指出,“自拍其實并不是一種癮,而是一種病征,患者必須要一再審視個人外表”,因此為緩解患者癥狀需要實施認知行為療法(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認知來改變心理的精神療法)。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媒體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帕梅拉·拉特利奇博士也撰文稱:“自拍經常引發(fā)自我放縱或對尋求關注的社會依賴,導致自戀或極度自卑。”她還說:“迷戀自拍可能是年輕人缺乏自信或自我意識的明顯標志,可能使他或她出現其他問題。”
她認為,過度的或挑釁式的自拍是年輕人的一種“發(fā)泄”形式,可能是在表達需要幫助。
在一個極端案例中,英國15歲少年丹尼·鮑曼為吸引女孩子,每天花10小時拍200多張自拍,試圖找到最完美的照片。但是,這個始于15歲的習慣使他輟學并暴瘦30多磅。他曾經足不出戶半年,而當他沒能拍出一張完美的照片,他試圖以過量服藥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幸好,被其母親發(fā)現,但他卻因這種習慣已發(fā)展到為保全性命而不得不接受針對身體畸形恐懼癥的治療。鮑曼被認為是英國第一個自拍上癮癥患者,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后,他正努力回歸正常生活。
鮑曼并非唯一高科技上癮癥患者,越來越多人對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癡迷不已。大衛(wèi)·維爾說:“鮑曼的例子十分極端,但自拍上癮是個嚴重問題,這種精神疾病導致極高的自殺率。”
心理專家劉晏華表示,一個人對自拍的熱愛是否過度,可以通過兩個步驟自查。首先,自拍帶來的不是愉悅感而是負擔;其次,每天花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思考自拍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這兩項都符合,那么他(或她)對自拍的熱愛就屬于過度了。對于這部分人群,她建議可以轉移注意力,有意識地將自我價值的實現放到工作、學習以及現實社交上;如自己無法完成這個注意力的轉移,那么就需要通過強制斷網等隔離方式,恢復到不需要通過自拍來實現自我價值的狀態(tài)。
網友:無法忍受自拍照瘋狂刷屏
去年英國針對使用facebook的民眾進行一項調查后發(fā)現,五分之二的人最無法忍受親友發(fā)布“無意義貼文”,另有四分之一的人不希望親友一直上傳自拍照。
而在我國,曬娃、曬寵物、曬自拍,日前被網友列為朋友圈三大俗。不少人對于用自拍照瘋狂刷屏的朋友感到抓狂。
“朋友圈隨時都在提醒,不用看,一定是她發(fā)了照片,而且內容絕對是自拍”,網友“普朗克常量”說,起初她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好,愛美、愛自拍是人之常情,但是長此以往難免讓人招架不住,“翻來覆去都是那幾個刻意擺出來的表情、動作,真的是看膩了”。
網友“T少見不怪”說自己最不能忍受的是很多人曬出來的自拍照丑得要命,對方居然還好意思發(fā)出來顯擺。
網友“AE馬越成”則表示,最受不了的是那么丑的自拍照下面居然還有很多人留言“好美”、“好漂亮”……
1.皮膚粘膜的過敏:適用于長期的、季節(jié)性的過敏性鼻炎,血管舒縮性鼻炎,接觸過敏源或食物而致的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對血液或血漿制品的過敏反應,皮膚劃痕癥。必要時可與腎上腺素合用,作為本藥的輔助劑。2.暈動病:防治暈車、暈船、暈飛機。3.鎮(zhèn)靜、催眠:適用于術前、術后和產科。此外,也可用于減輕成人及兒童的恐懼感,呈淺睡眠狀態(tài)。4.惡心、嘔吐的治療:適用于一些麻醉和手術后的惡心、嘔吐,也
健客價: ¥10鹽酸異丙嗪片,適應癥為: 1.皮膚粘膜的過敏:適用于長期的、季節(jié)性的過敏性鼻炎,血管舒縮性鼻炎,接觸過敏源或食物而致的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對血液或血漿制品的過敏反應,皮膚劃痕癥。必要時可與腎上腺素合用,作為本藥的輔助劑。 2.暈動病:防治暈車、暈船、暈飛機。 3.鎮(zhèn)靜、催眠:適用于術前、術后和產科。此外,也可用于減輕成人及兒童的恐懼感,呈淺睡眠狀態(tài)。 4.惡心、嘔吐的
健客價: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