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疾病庫大全   >  小兒科   >  小兒心力衰竭

小兒心力衰竭別名:小兒心衰

(一)治療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因及誘因,改善血流動力學,維護衰竭的心臟。通過心衰的病理生理和發(fā)病機制的研究,心衰的治療取得進展。近40多年,心衰的臨床治療可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1948~1968年,洋地黃和利尿藥,增強心肌收縮力,減輕前負荷;第2階段1968~1978年,血管擴張藥,減輕前、后負荷;第3階段1978~1988年,新型正性肌力藥,腎上腺素能激動藥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第4階段1988~現(xiàn)在,轉(zhuǎn)換酶抑制劑,β阻滯藥和醛固酮拮抗藥,干預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激活和心室重塑,維護衰竭的心臟。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改善預后,延長壽命。至今心衰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死亡率很高,成人資料心衰患者1年生存率男性85%,女性86%;5年生存率男性38%,女性57%。目前合理的治療可達到兩個目標:
①提高生活質(zhì)量;
②延長壽命。
1.病因治療 在治療心力衰竭的同時,應初步確定病因??上牟∫?,必需根治或使之減輕。小兒心衰主要病因之一為先天性心臟畸形,尤其是常見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應于適當時機手術(shù)根治,避免發(fā)生不可逆性肺動脈高壓,失去手術(shù)良機,內(nèi)科治療只是為手術(shù)治療做準備。目前嬰兒嚴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均可手術(shù)糾治,甚至在心力衰竭時進行手術(shù),以期改善供氧及減輕肺循環(huán)容量負荷,挽救患兒生命。其他病因也應積極治療。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或其他感染;輸紅細胞糾正嚴重貧血;應用抗心律失常藥或電學治療控制心律失常;心包引流緩解心包填塞;嚴重肺部疾病患者可使用輔助呼吸措施改善肺功能等。對于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或心包心肌炎患者,給予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也十分重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合理營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按時接受預防接種,避免傳染病、飲食不當、不良嗜好等引起的心臟損傷。無癥狀性心衰的早期干預,可以延緩心衰病情進展,改善預后。抑制神經(jīng)內(nèi)分泌作用,減輕心室重塑過程是治療無癥狀性心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臨床研究證實在有些無癥狀性心衰階段應用轉(zhuǎn)換酶抑制藥能降低心衰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40%,尚未出現(xiàn)心衰癥狀,如無禁忌情況,應采用轉(zhuǎn)換酶抑制藥治療。
2.一般治療 保證患兒休息、防止躁動,必要時用鎮(zhèn)靜藥、采取半臥位、供給濕化氧,并做好護理工作,避免便秘及排便用力。嬰兒吸吮費力,宜少量多次喂奶。給予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的食品。急性心力衰竭或嚴重水腫者,應限制入量及食鹽,大約每天入量為1200ml/m2體表面積,或50~60ml/kg。
3.洋地黃類藥物 洋地黃類藥物中,兒科以地高辛為首選藥物。
(1)洋地黃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洋地黃作用于心肌細胞膜鈉離子-鉀離子-三磷腺苷酶的特異部位(鈉-鉀泵受體),使酶的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抑制酶的活性,造成鈉離子、鉀離子主動運轉(zhuǎn)減弱、細胞內(nèi)鈉離子增多,與鈣離子競爭和肌漿網(wǎng)結(jié)合,致使肌漿中游離鈣離子增多,并作用于收縮蛋白,從而增強心肌收縮力。心力衰竭患兒應用洋地黃,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心室舒張末期壓力下降,改善組織灌注及靜脈淤血狀態(tài)。洋地黃還作用于心臟傳導系統(tǒng),延長房室結(jié)和希氏束的不應期,減慢室率。用于心衰伴房顫,效果肯定;對竇性心律,亦可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洋地黃還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作用,可恢復心臟壓力感受器對中樞交感沖動的抑制作用。從而降低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活性。這些神經(jīng)內(nèi)分泌作用與洋地黃的血流動力學作用無關(guān)。
(2)洋地黃制劑及其用法:洋地黃類藥分為兩大類,作用緩慢類及作用迅速類。前者有洋地黃毒苷,目前已很少用;后者包括地高辛、毛花苷C(西地蘭)及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可供口服及靜脈注射;口服吸收良好,起始作用快,蓄積少,為兒科治療心力衰竭的主要藥物。毛花苷C(西地蘭)及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甙K)僅供靜脈注射??诜馗咝梁?,70%~80%從腸道吸收,30~60min起作用,2~3h達峰濃度,最大效應維持4~6h,半衰期為36h,每天排泄量為體存量的33%,70%~90%以原形從腎臟排泄;靜脈注射5~30min起作用,1.5~3h達高峰。地高辛可經(jīng)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huán),臍血地高辛水平與母血相近。毛花苷C(西地蘭)肌內(nèi)注射吸收不良,不能達到快速起作用的效果。靜脈注射3~6min開始起作用,1~2h達高峰,半衰期23h,主要由腎臟排泄。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甙K)靜脈注射5~10min起作用,0.5~2h達高峰,半衰期21h,主要由腎臟排泄。近年有報道用β-甲基地高辛治療小兒心力衰竭,口服該藥幾乎100%從腸道吸收,服藥后15min見效,4h后血藥濃度開始下降,半衰期為2~8天,作用可維持8天;其他藥理作用與地高辛相同。洋地黃正性肌力作用與用量呈線性關(guān)系。中毒量與治療量較接近,故治療指數(shù)低。計算用量時必須十分仔細,并反復核對。各種制劑用量見表5。早產(chǎn)兒和腎功能不良、心肌炎、心肌病、低血鉀、酸中毒等患者應用易致洋地黃中毒,用量宜減少。洋地黃用法有兩種:
①負荷量法:在24h內(nèi)投以負荷量,首次用量為負荷量的1/2,余半量分2次,相隔6~12h一次。負荷量12h后,再加用維持量。
②維持量法:每天用維持量,地高辛維持量為負荷量的1/5~1/4,分2次服用。每天服用地高辛維持量,經(jīng)過4~5個半衰期,即6~8天,可達到穩(wěn)定的有效血藥濃度。對于起病迅速、病情嚴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兒,采用負荷量法,以便及時控制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者,可用維持量法。維持量應持續(xù)多久,應視病因能否解除而定。病因短期內(nèi)可消除者,往往不需用維持量,或用數(shù)天即可停止;病因不能消除者,需持續(xù)用藥數(shù)年。心內(nèi)膜彈力纖維增生癥患者需用2年以上,并隨患兒的年齡及體重增長相應增加維持量。小兒應用洋地黃,用量較成人大,有人認為與小兒細胞膜鈉-鉀泵受體結(jié)合力高有關(guān)。
(3)洋地黃中毒及血藥濃度測定:使用洋地黃時,應了解患兒近期使用洋地黃的情況。腎功能不全、心肌疾病、低血鉀、低血鎂、酸中毒、缺氧等患兒對洋地黃的敏感性增強,應用時易中毒。地高辛與維拉帕米(異搏定)、普萘洛爾(心得安)、奎尼丁、普羅帕酮(心律平)、胺碘酮、卡托普利合用,可使腎清除及分布容積下降,致血藥濃度升高,易發(fā)生中毒。地高辛與紅霉素合用,增加地高辛吸收,致血濃度升高,可致中毒。洋地黃中毒為一嚴重并發(fā)癥,可促使患兒心力衰竭加重,發(fā)生嚴重心律失常等,甚至造成死亡。治療用藥中發(fā)生中毒,嬰兒和兒童的表現(xiàn)與成人不同,心律失常以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不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結(jié)性心律、非陣發(fā)性結(jié)性心動過速及室上性心動過速伴房室傳導阻滯為多見,而室性期前收縮及室性心動過速則較成人少見,可因室顫而致死;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嗜睡、昏迷、視力障礙則不多見;胃腸道反應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多見于年長兒。急性中毒(誤服、企圖自殺等)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較重,常并發(fā)高血鉀。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地高辛血清水平,對地高辛治療心力衰竭的劑量是否恰當及有無中毒均有參考意義。應用地高辛,口服6h或靜脈注射4h后,其心肌與血清濃度較恒定,應在此時采血測定。地高辛的有效治療血清濃度,嬰兒為2~3ng/ml,兒童為0.5~2ng/ml。采用相同的治療劑量,嬰兒血清水平明顯高于兒童的原因尚未明確??赡芘c嬰兒循環(huán)血液中的內(nèi)洋地黃素含量較年長兒多有關(guān)。內(nèi)洋地黃素是一種內(nèi)分泌素,在放射免疫測定中與地高辛抗體有交叉免疫反應。有人報道,未接受地高辛治療的嬰兒,用放射免疫方法測定其地高辛血清濃度可達0.5~1.5ng/ml。地高辛中毒時,新生兒血藥濃度大多>4ng/ml,嬰兒>3~4ng/ml,兒童>2ng/ml。洋地黃中毒與藥物血濃度并非絕對一致,中毒與有效治療水平可有重疊。故仍需參考病史、心電圖改變及臨床表現(xiàn)確定。
(4)洋地黃中毒的治療:首先應立即停藥,并測定患者血清地高辛、鉀、鎂濃度及腎功能,建立靜脈輸液并監(jiān)測心電圖。若中毒較輕,血清鉀正常,一般在停藥12~24h后中毒癥狀消失。若中毒較重,血清鉀低或正常、腎功能正常者,可靜脈滴注0.3%氯化鉀,以每小時0.3~0.5mmol/kg之速度緩慢滴注,總量不超過2mmol/kg;有二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者禁用。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者可用阿托品0.01~0.03mg/(kg·d),口服、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3~4次/d。苯妥英鈉對洋地黃中毒所致的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期前收縮、室上性心動過速及室性心動過速療效較好,靜脈注射苯妥英鈉2~3mg/kg,一次量不超過100mg,溶于生理鹽水緩慢靜脈注射,不應少于5min,必要時15min后可重復使用。本品堿性強,不可漏至血管外。利多卡因用于室性心律失常者,靜脈注射1~2mg/(kg·d),一次量不超過100mg,必要時5~10min重復一次,總量不超過5mg/kg。有效后改為20~50μg/(kg·min)靜脈滴注維持。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可安裝臨時起搏器。嚴重洋地黃中毒伴有低血壓、嚴重心力衰竭、高血鉀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并有生命危險者,靜脈注射地高辛特異抗體(地高辛免疫Fab)治療。根據(jù)地高辛體存量折合地高辛免疫Fab用量。計算方法:治療中中毒,地高辛體存量(mg)=地高辛血清濃度(ng/ml)×5.6×體重(kg)/1000。意外口服中毒,地高辛體存量(mg)=服入量×0.8。地高辛免疫Fab用量(mg)=地高辛體存量(mg)×50000(地高辛免疫Fab分子量)/781(地高辛分子量)。地高辛免疫Fab加入生理鹽水中,于30~60min輸入,治療中可出現(xiàn)心衰加重、低血鉀、房顫、顏面潮紅等不良反應。
4.利尿藥 利尿藥作用于腎小管不同部位,抑制鈉、水重吸收,從而發(fā)揮利尿作用。減輕肺水腫,降低血容量、回心血量及心室充盈壓,減輕心室前負荷。利尿藥為治療心衰第一線藥。然而長期應用利尿藥,易產(chǎn)生耐藥性,并有激活RAAS的不良反應。常用利尿藥分3類:
(1)襻利尿藥:主要作用于襻上升支,抑制鈉和水再吸收,促進鈉鉀交換,故排鈉、氯及鉀。利尿作用強而迅速,用于急性心衰、肺水腫及難治性心衰。此類藥物包括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Bumitanide)等。后者口服吸收59%~89%,半衰期0.3~1.5h,65%由腎排泄。利尿效應較呋塞米(速尿)強40倍。襻利尿藥除引起低血鈉、低血鉀、代謝性堿中毒外,對聽神經(jīng)有毒性作用,致耳鳴、眩暈、聽力低下、耳聾。多發(fā)生于藥量較大及腎功能不全者。布米他尼較少發(fā)生聽神經(jīng)毒性反應。襻利尿藥與轉(zhuǎn)換酶抑制藥(ACEI)合用,可加強利尿藥作用,并預防低鉀血癥。
(2)噻嗪類利尿藥:主要作用于遠端腎曲管,抑制鈉再吸收,鈉與鉀交換增加,促進鉀排出。此類藥有氯噻嗪、氫氯噻嗪、美托拉宗(Metolazone,商品名沙洛索林Zaroxolyn)等。后者作用較氫氯噻嗪強10倍,口服65%吸收,半衰期4~5h,主要由腎排泄,口服1h起作用,持續(xù)24h。美托拉宗另一產(chǎn)品的商品名為麥克洛(Mykrox),作用更強,不可混同。噻嗪類利尿藥多用于輕、中度慢性心衰。
(3)保鉀利尿藥:此類藥有螺內(nèi)酯(安體舒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Amiloride)等。主要作用于集合管,抑制鈉與鉀、氫交換,利尿作用較弱,一般不單獨使用。螺內(nèi)酯(安體舒通)尚有拮抗醛固酮的作用,防止心肌纖維化。阿米洛利作用較氨苯蝶啶強10倍,口服15%~25%吸收,半衰期21h,由腎排泄。此類藥有保鉀作用,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心衰可發(fā)生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加重水鈉潴留,應用螺內(nèi)酯(安體舒通)治療。急性心衰、肺水腫選用作用迅速強效利尿藥,靜脈注射呋塞米(速尿),首劑1~2mg/kg,多于1~2h利尿,每6~12小時可重復使用。靜脈用藥數(shù)天后,可繼續(xù)口服維持療效。慢性心衰口服氫氯噻嗪或美托拉宗。同類利尿藥合用一般無協(xié)同作用,尚可增加不良反應。呋塞米(速尿)與美托拉宗合用有協(xié)同作用,在腎血流量下降、腎小球濾過率減低及腎前性腎功能不全時亦可發(fā)揮作用,出現(xiàn)大量利尿。應密切監(jiān)測血壓及水電紊亂??筛籼旆幓蜷g歇治療,服藥4天,停藥3天,避免水電紊亂。保鉀利尿藥通常與其他類利尿藥合用,可預防低鉀血癥。治療心衰出現(xiàn)利尿藥耐藥性,多由于應用利尿藥或血管擴張藥造成血壓下降、腎灌注不足、濾過率降低、或原發(fā)嚴重心臟病心輸出量過低造成。應注意是否并發(fā)低血容量、低鈉、低鉀血癥。低鈉血癥通常反映水潴留。由于低血鈉,襻利尿藥效應不良,應短期內(nèi)提高鈉鹽攝入,限制液量,但禁忌輸入高滲鹽水。利尿藥聯(lián)合應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如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可影響利尿效果。常用利尿藥的臨床應用見表6。
5.轉(zhuǎn)換酶抑制藥 轉(zhuǎn)換酶抑制藥(ACEI)通過抑制轉(zhuǎn)換酶(ACE)降低循環(huán)中RAAS活性,使AngⅡ減少,并參與心血管局部RAAS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其血流通動力學效應有:擴小動脈和靜脈,減輕心室前、后負荷,心肌耗氧和冠狀動脈阻力降低,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供氧,改善心功能。
(1)ACEI的保護心肌作用:近年研究認為ACEI對衰竭心臟尚有以下非依賴于血流動力學效應的保護心肌作用。
①阻斷循環(huán)中及心血管局部AngⅡ的生物效應,防止心肌細胞肥厚,間質(zhì)纖維化,延遲心室重塑。
②緩激肽作用:ACE是一種非特異性酶,除催化AngⅡ產(chǎn)生外,還參與緩激肽降解,故ACEI可阻止緩激肽降解,加強內(nèi)源性緩激肽作用,后者用強烈擴張血管的作用,并促使一氧化氮和前列環(huán)素的釋放,使血管擴張。
③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降低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
④抑制血管加壓素作用。
⑤抑制醛固酮釋放,減輕水鈉潴留。
⑥含有巰基的ACEI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保護心臟的作用。
(2)ACEI的分類:目前臨床應用的ACEI有20余種,根據(jù)所含配基不同,分為3類:
①第1類含巰基:如卡托普利(Captopril,開博通)等。
②第2類含羥基:如依那普利(Enalapril),貝那普利(苯那普利,洛丁新)等。
③第3類含磷酰基:如福辛普利(Fe-senpril)等。
(3)兒科常用:兒科常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貝那普利(苯那普利),分述如下:
①卡托普利:血流通動力學效應有: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阻力下降,心臟指數(shù)、每搏指數(shù)均增加,肺毛細血管楔壓下降?;颊叻α?、氣促等臨床癥狀減輕,心功能提高Ⅰ~Ⅱ級,運動耐力增加,尿量增多,發(fā)生心律失常減少。后者可能是糾正低血鉀和抑制交感神經(jīng)活性所致。本藥口服65%~75%吸收,1h后血漿濃度達峰值,半衰期(1.9±0.5)h,作用持續(xù)8h,故口服3次/d為宜。主要由腎排泄,尿毒癥患者半衰期延長。與地高辛合用,可使后者血濃度升高約10%左右。但地高辛中毒反應未見增加。用于心衰患者,可使體內(nèi)總鉀含量及血清鉀濃度升高,不宜補鉀??诜男┝块_始,7~10天內(nèi)逐漸增加至有效量。新生兒用量:0.1~0.5mg/(kg·次),2~3次/d,最大量2mg/(kg·d);>1個月:0.5~1mg/(kg·次),2~3次/d,最大量4mg/(kg·d)。
②依那普利:與卡托普利比較有以下不同點:口服起效時間慢,服藥后4h達血藥濃度峰值;血壓下降較明顯,而對水鈉排泄作用不明顯??诜男┝块_始,于1~2周內(nèi)逐漸加量。新生兒用量:0.05~0.2mg/(kg·d),12~24h,最大量0.4mg/(kg·d);>1個月:0.05~0.25mg/(kg·次),12~24h一次,最大量0.5mg/(kg·d)。本劑可供靜脈注射,用量5~10μg/(kg·次),8~24h一次。
③貝那普利(苯那普利):藥物動力學與依那普利相近。口服用量從0.1mg/(kg·d)開始,于1周內(nèi)逐漸增加至0.3mg/(kg·d),分1~2次服。ACEI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達目標量后長期維持。ACEI的副作用有低血壓、咳嗽、高血鉀及較少見的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人允怯捎诰徏る脑龆啵碳ぱ屎砑皻夤鼙谝鹂人苑瓷?,亞裔發(fā)生稍高??ㄍ衅绽锌梢鹞改c不適,嗅覺不良、皮疹、蛋白尿、腎功能損傷及粒細胞減少癥。依那普利可引起低血糖反應。ACEI與吲哚美辛(消炎痛)合用可影響效果。應避免與非類固醇類抗炎藥、保鉀利尿藥合用,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4)ACEI優(yōu)點:ACEI與直接擴張血管藥比較有以下優(yōu)點:
①療效持久。
②不激活RAAS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
③有保護衰竭的心臟作用,使肥厚的心肌回縮。 ACEI治療心衰已取得滿意效果,內(nèi)科臨床研究,多次試驗均表明ACEI對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致命性及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對無癥狀性心衰患者亦可推遲心衰發(fā)生及降低死亡率?,F(xiàn)已公認ACEI為治療心衰的首選藥物,可延長患者壽命,改善生活質(zhì)量。無癥狀性心衰單用ACEI;有癥狀者應與利尿藥及(或)地高辛聯(lián)合應用。兒科尚未見大量的ACEI治療心衰的臨床研究,但小兒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臟病、心內(nèi)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及擴張型心肌病并發(fā)心衰,聯(lián)合應用ACEI、利尿藥和地高辛均取得滿意效果。
6.擴張血管藥 擴張血管藥主要通過擴張靜脈容量血管和動脈阻力血管,減輕心室前、后負荷,提高心輸出量;并可使室壁應力下降,心肌耗氧減低,改善心功能。血管擴張藥對心衰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因病情而異。對左室充盈壓增高者,血管擴張藥可使心輸出量增加,反之,對左室充盈壓減低者,則可使心輸出量下降。應用擴張血管藥必要時應監(jiān)測血壓、肺毛細血管楔壓和中心靜脈壓,了解心室前、后負荷狀況。小兒擴張型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動脈瓣關(guān)閉不全性瓣膜病及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衰,應用擴張小動脈藥,減輕后負荷,有利于控制病情。而左室流出道梗阻型心臟病如主動脈狹窄等,通常不用減輕后負荷藥物。治療心衰,擴張血管藥通常與正性肌力藥和利尿藥聯(lián)合應用。擴張血管藥包括多種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見表7。有的直接擴張血管,如提供一氧化氮的硝普鈉、硝酸甘油;阻滯α腎上腺素能受體的酚妥拉明、哌唑嗪;肼屈嗪(肼苯達嗪)直接擴張阻力血管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上述藥物主要作用為擴張血管。另外還有多種藥物除擴張血管外,同時對心血管還具有其他重要作用,其中包括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氨力農(nóng),米力農(nóng)等;β腎上腺素能激動藥多巴胺及鈣通道阻滯藥,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等?,F(xiàn)主要介紹直接擴張血管的藥物。
(1)硝普鈉:釋放一氧化氮,松弛血管平滑肌。靜脈輸入,作用強,生效快,半衰期短。主要效應為擴張周圍小動脈,減輕后負荷,然而擴張靜脈,使回心血量減少亦有利。對急性心衰,尤其左心衰竭、肺水腫,伴有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者,效果顯著。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并監(jiān)測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見效時心輸出量增加,周圍阻力及肺毛細血管楔壓下降。本藥有降低血壓反應,應密切監(jiān)測血壓,原有低血壓者禁忌。硝普鈉代謝過程產(chǎn)生氰化物,在肝內(nèi)迅速轉(zhuǎn)化為硫氰酸鹽,由腎排泄。長期大量應用或腎功能障礙者,可發(fā)生氰中毒,出現(xiàn)惡心、嘔吐、心動過速、定向障礙,呼吸急促及意識障礙。應監(jiān)測血硫氰酸鹽濃度,如>10g/dl為中毒。硝普鈉溶液受光降解,使用及保存均應避光,隨配隨用。
(2)硝酸甘油:代謝過程產(chǎn)生一氧化氮,擴張血管,主要作用于靜脈。對心臟手術(shù)后低心排綜合征伴左室充盈壓升高及肺水腫者,可選用靜脈輸入硝酸甘油。前負荷降低時不宜應用,以免使心輸出量減少,應監(jiān)測血流動力學改變。兒科用硝酸酯類不多。
(3)肼屈嗪(肼苯達嗪):直接松弛小動脈平滑肌,減輕后負荷,對前負荷無效應。對高血壓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動脈瓣關(guān)閉不全并發(fā)心衰可選用肼屈嗪(肼苯達嗪)。副作用包括頭痛、心動過速、惡心、嘔吐。大量長期用藥可發(fā)生狼瘡樣綜合征,停藥后可消退。
(4)酚妥拉明:為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藥,主要擴張小動脈。作用迅速,持續(xù)時間短。于靜脈注射后15min作用消失。本藥尚有增加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易致心動過速,甚至心律失常,故不常用于心衰患者。
(5)哌唑嗪:口服吸收好,在肝臟代謝,由膽道排泄。口服1h開始作用,2~3h達血漿高峰濃度,作用持續(xù)6h。首劑用量5μg/kg,如無低血壓反應,可逐漸增加至50μg/(kg·d),每6小時1次,最大量不超過0.1mg/kg,長期用藥易發(fā)生耐藥性。血管擴張藥與兒茶酚胺類藥物聯(lián)合應用,對心臟術(shù)后低心排心衰、急性心衰、嚴重慢性心衰治療無效者,可取得即時血流動力學改善。通常用硝普鈉和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聯(lián)合靜脈輸入。術(shù)后低心排者可聯(lián)合用硝普鈉與腎上腺素。曾報告用硝普鈉1.5~10.9μg/(kg·min)與腎上腺素0.15~0.45μg/(kg·min)治療先心病術(shù)后低心排心衰13例,單用硝普鈉心臟指數(shù)稍增加,但未超過2L/(min·m2),加用腎上腺素后均超過2L/(min·m2)。直接擴張血管藥物有激活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RAAS的反應,對心衰不利。另外有的副作用較明顯或易產(chǎn)生耐藥性,因而臨床應用受限制。在心衰治療上,多于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劇加重時,短期加用硝普鈉治療,即時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況,使癥狀有所好轉(zhuǎn)。ACEI具有減輕前、后負荷作用,又無激活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RAAS的不良反應,可長期應用,而且有保護衰竭的心臟、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優(yōu)點,故作為擴張血管藥治療心衰上已廣泛應用。
7.非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 這類藥物通過增加心肌細胞內(nèi)鈣含量或增加心肌細胞對鈣的敏感性而發(fā)揮正性肌力作用。臨床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β受體激動藥:又稱兒茶酚胺類藥物,主要包括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通過與心肌細胞膜β受體結(jié)合,使細胞內(nèi)環(huán)腺苷酸(cAMP)增加,促進細胞內(nèi)鈣濃度增加,增強心肌收縮力,但對心率、周圍血管及腎血管的作用則有不同。常用于低輸出量性急性心衰及心臟手術(shù)后低心排血量綜合征。
①多巴胺:通過興奮心臟β1受體,增強心肌收縮力,并作用于腎、腸系膜、冠狀動脈和腦動脈的多巴胺受體,引起相應的血管擴張,但在高濃度時主要興奮α腎上腺素能受體使周圍血管收縮。小劑量2~5mg/(kg·min)輸入后,心臟指數(shù)增高,尿量增多,尿鈉排泄增多,而對周圍血管阻力及心率無影響。在高劑量15μg/(kg·min)時,對腎血流量作用減弱。劑量進一步增加至20μg/(kg·min),則α腎上腺素能作用占優(yōu)勢,腎血流量減少,周圍血管阻力增高。治療心衰開始劑量2~5μg/(kg·min),如有嚴重低血壓可增加為5~10μg/(kg·min)。堿性液可降低多巴胺活性,宜用5%~10%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配制。漏出血管外致組織壞死。副作用有惡心、嘔吐、心動過速及心律失常,尤其多見于原有心律失?;颊呋騽┝砍^10μg/(kg·min)時。應監(jiān)測血壓、中心靜脈壓及(或)肺毛細血管楔壓、心率及尿量。
②多巴酚丁胺:為多巴胺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心臟β1受體,對血管α和β2受體作用輕微。可增加心肌收縮力及心輸出量,對周圍血管阻力無明顯影響。與多巴胺比較,對心率和血壓影響較小,亦無擴張腎血管作用。初始量為2~3μg/(kg·min),可逐漸增加至20μg/(kg·min)。必要時監(jiān)測血流動力學指標、心率及血壓。上述兩藥作用迅速,持續(xù)時間短,應持續(xù)靜脈滴注。一般靜脈輸入后1~2min即顯效,10~15min達高峰,但停藥10~15min,藥效即消失。通常用于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短期應急治療。慢性頑固心衰可采用間歇治療,每周靜滴1次,患者癥狀改善,住院或急診次數(shù)減少;而長期持續(xù)用藥可致死亡率提高,可能因致心律失常作用引起。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聯(lián)合應用,各7.5μg/(kg·min),常取得較好效果,并避免劑量較大引起周圍血管收縮和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此兩藥可與硝普鈉合用。
(2)磷酸二酯酶抑制劑: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減少細胞內(nèi)cAMP降解,靜脈注射首劑負荷量0.5mg/kg,繼以3~10μg/(kg·min)輸入。副作用大,引起血小板減少、低血壓、暈厥、肝損傷等。 ②米力農(nóng)(甲腈吡啶酮):作用較氨力農(nóng)強10倍,副作用較輕。靜脈注射首劑負荷量50μg/kg,以后0.25~1.0g/(kg·min)靜滴。用于低輸出量性心衰、經(jīng)常規(guī)治療無效者。作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輔助治療,短期靜脈用藥可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況,但長期應用與安慰劑比較,死亡率增高。頑固性慢性心衰采用間歇用藥,每周靜滴1次。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新產(chǎn)品由依諾昔酮(Enoximone),維斯納力酮(Vesnarinone)等,后者還有抑制細胞因子作用。臨床應用尚在試驗中。
(3)增加心肌細胞對鈣敏感的藥:匹莫苯(Pimobendan)不但抑制磷酸二酯酶,而且使心肌肌絲纖維對鈣敏感,增強心肌收縮力。有的研究認為心衰患者在應用利尿藥和ACEI的基礎上,加用匹莫苯可改善運動耐力;另有研究認為反而提高死亡率。臨床應用仍在探討中。
8.β受體阻滯藥 長期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活是心肌重塑,心衰惡化的重要因素。慢性心衰者經(jīng)強心苷、利尿藥及(或)ACEI治療仍無好轉(zhuǎn),可維持原治療,加用β阻滯藥。β阻滯藥治療慢性心衰的機制:
(1)阻斷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介導的心肌重塑。
(2)保護心肌:防止兒茶酚胺對心肌毒性作用,減少兒茶酚胺引起心肌鈣負荷過重,減少兒茶酚胺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氧自由基對心肌的損害。
(3)上調(diào)β受體密度,恢復心肌的正性肌力反應,改善心肌收縮功能。
(4)減慢心率,延長舒張期,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5)抗心律失常作用。
(6)改善舒張功能。成人用β阻滯藥治療慢性心衰取得較多經(jīng)驗。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進行過多次臨床試驗,應用美托洛爾(Metoprolol),比索洛爾(Bisoprolol)、奈比洛爾(Nebirolol)等長期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及冠心病并發(fā)慢性心衰,試驗結(jié)果提示可改善癥狀,并提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1996年隨機對照研究卡維地洛(Carvedilol)治療1904例慢性心衰患者(LVEF<35%,心功能Ⅱ~Ⅲ級=,基礎心臟病為擴張型心肌病或冠心病,經(jīng)過6~12個月治療觀察,卡維地洛組病死率3.2%,安慰組7.8%,病死率下降65%。提示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心衰可改善病人生活質(zhì)量,并延長生存??ňS地洛除阻滯β受體外,還阻滯α受體,擴張血管和強力的抗氧化作用。成人慢性心衰患者約80%可耐受β阻滯藥治療,20%因心衰加重而停藥;部分出現(xiàn)低血壓、眩暈、低心排綜合征、急性左心衰竭、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應用β阻滯藥2~3個月后才能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改善的效應,故初始劑量宜小,并根據(jù)病人對藥物反應,每周逐漸增加劑量。兒科曾報道加用卡維地洛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及先心病慢性心衰,初始平均量0.08mg/(kg·d),分2次,每2周遞增,12周后達最大耐受平均量0.46mg/(kg·d)[0.04~0.75mg/(kg·d)]。67%患者心功能顯著改善。54%出現(xiàn)頭暈、低血壓、頭痛不良反應;30%嚴重反應,終至心臟移植、安置起搏器或死亡。另報告8例嬰兒擴張型心肌病(EF<30%),加用卡維地洛后效果顯著,并易耐受。美托洛爾初始量0.2~0.5mg/(kg·d),分2次,逐漸增量,最大耐受量1~2mg/(kg·d)。用藥期間應監(jiān)測血壓、心電圖、心衰征象。出現(xiàn)嚴重反應宜減量或停用。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血壓過低、心動過緩、二度以上房室阻滯者禁忌。 9.舒張功能衰竭的治療 心室舒張功能是心肌松弛和容納血液的能力。舒張功能障礙時,心室舒張期的壓力和容量相關(guān)發(fā)生改變,心室不能正常充盈納血,在相等的心室容量下,腔內(nèi)壓力比正常明顯增高,舒張期壓力容量曲線左移,即使收縮功能正常,也會發(fā)生心衰。舒張功能障礙的病理機制有4方面:
(1)心肌弛張功能異常:心肌弛張功能是指心肌恢復到收縮期前(舒張末期)時的長度和張力。功能障礙時,心室等容舒張期壓力下降遲緩,舒張早期最大充盈速度隨之減慢。如缺血性心臟病。
(2)心肌及心腔僵硬:心肌伸展性及心腔擴張性降低,影響舒張期充盈納血的功能。如先天性主動脈縮窄、肥厚型心肌病、心內(nèi)膜心肌纖維化、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心肌肥厚和纖維化,室壁僵硬,室腔形態(tài)異常。這種情況,在任何特定的容量下,腔內(nèi)均有較高的舒張壓。
(3)心包疾?。嚎s窄性心包炎、心包積液等,心包對心室的約束過度,限制心室擴張和舒張。
(4)心室腔擴張過度:如擴張型心肌病、室間隔缺損、主動脈瓣和二尖瓣關(guān)閉不全等,左室腔過度擴大,影響舒張功能。舒張功能衰竭,心室舒張末壓升高,心輸出量下降,出現(xiàn)心衰癥狀,與收縮功能不良的心衰相似。應用心臟超聲檢查,舒張功能障礙時,E/A<1,EF和SF正常。心功能衰竭中大約1/3為舒張功能減退引起。治療舒張功能衰竭,首先應明確病因??s窄性心包炎以手術(shù)切除心包。急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行心包引流減壓,并選用適當藥物治療。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室間隔缺損等均可手術(shù)糾治。病因不能解除者可對癥治療。用利尿藥及擴張靜脈藥減輕前負荷,改善肺水腫和體循環(huán)充血,ACEI也可奏效。擴張動脈藥無大益處。正性肌力藥特別是靜脈輸入多巴胺等兒茶酚胺類藥對舒張功能有害。如并發(fā)房顫或房撲應盡力轉(zhuǎn)為竇性心率,因心房正常收縮時使心室充盈的容量,約占心輸出量的30%~40%,如心房喪失正常收縮功能,心輸出量可顯著減少。肥厚型心肌病用β阻滯藥撲乃;普萘洛爾(心得安)或鈣通道阻滯藥維拉帕米(異搏停),可改善舒張功能。
10.抗心律失常藥 嚴重心衰患者常伴有癥狀性或無癥狀性心律失常,主要為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等室性心律失常。少數(shù)發(fā)生暈厥或猝死。多種抗心律失常藥,尤其第Ⅰ類藥均有負性肌力作用及致心律失常反應,可使心衰加重,心律失常惡化,不宜應用。一般認為胺碘酮較安全、有效,但用量宜小。心衰伴低血鎂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心衰患兒用利尿藥及飲食不佳,易發(fā)生低血鎂。鎂不足也是地高辛中毒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認為鎂不足可導致心內(nèi)膜纖維化,加重心肌病。因此心衰患者出現(xiàn)總體鎂不足是重要預后因素,低鎂血癥應及時治療。
11.治療心衰的其他藥物
(1)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AngⅡ受體拮抗藥通過阻止AngⅡ與受體結(jié)合,抑制AngⅡ效應,從而減輕前、后負荷,保護心臟,改善心功能。AngⅡ受體拮抗藥與ACEI有以下差別: ①AngⅡ受體拮抗藥無內(nèi)源性緩激肽作用,不引起咳嗽和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的不良反應,故可用于ACEI不耐受者。 ②AngⅡ除ACE催化產(chǎn)生外,還可通過糜蛋白酶產(chǎn)生,AngⅡ受體拮抗藥可阻斷ACE和糜蛋白酶介導的AngⅡ產(chǎn)生,而ACEI只有阻斷ACE的作用。目前AngⅡ受體拮抗藥有氯沙坦(Losantan)、厄貝沙坦(依白沙坦)等。內(nèi)科應用氯沙坦治療心衰的效果與ACEI相近,有的研究認為氯沙坦與ACEI聯(lián)合應用比單用ACEI更能改善左室功能。

  (2)鈣通道阻滯藥:早年用鈣通道阻滯藥維拉帕米(Verapamil,異搏停)、地爾硫卓(Dihiazem)、硝苯地平(Nifedipine)作為血管擴張藥治療收縮功能障礙心衰,因負性肌力及反射性激活神經(jīng)內(nèi)分泌作用,致心衰加重,并增加死亡率。近年內(nèi)科進行新的鈣通道阻滯藥氨氯地平(Amlodipine)治療慢性嚴重心衰的前瞻性隨機研究,患者在原有治療基礎加用氨氯地平,經(jīng)長期治療觀察,結(jié)果提示非缺血性心肌病組猝死及因泵衰竭死亡均明顯下降。
(3)其他新藥:如腦利鈉激素(BNH)、心房利納肽(ANP)、生長激素(GH)等,用于治療心衰均在研究中。
12.改善心肌代謝藥 心衰時心肌缺氧,有明顯的能量代謝異常。
(1)泛癸利酮(輔酶Q10):有增強心肌細胞線粒體功能,改善心肌代謝,穩(wěn)定細胞膜和抗氧自由基作用,保護心肌。用泛癸利酮(輔酶Q10)防治多柔比星(阿霉素)對心肌損傷有益。用量1mg/(kg·d),分2次服,長期治療,病人在3個月內(nèi)顯效。
(2)1,6-二磷酸果糖(FDP):可改善心肌線粒體能量代謝,穩(wěn)定細胞膜,抑制中性粒細胞產(chǎn)生氧自由基,從而保護心肌。用量100~250mg/(kg·d)靜脈輸入,7~10天為一療程。
13.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腫)的治療 急性肺水腫常發(fā)生于嚴重慢性心衰急劇加重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容量負荷過重(瓣膜關(guān)閉不全或室間隔缺損)及二尖瓣狹窄。患者急性發(fā)生呼吸困難、咳粉色泡沫痰、心動過速、大汗及青紫。肺部有喘鳴及啰音。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應緊急治療:
(1)患者取坐位:雙下肢下垂床邊,以利呼吸,并可減少靜脈回流。
(2)吸氧:維持動脈血氧分壓在60mmHg以上,嚴重者用機械通氣。
(3)靜脈或皮下注射嗎啡:0.1~0.2mg/kg,必要時2~4h再用。嗎啡增加靜脈容量、降低左房壓,同時緩解病人煩躁不安。
(4)靜脈注射強效利尿藥:呋塞米(速尿)1~2mg/(kg·d)。
(5)靜脈輸注硝酸甘油:1~5μg/(kg·min),降低前、后負荷。
(6)心輸出量降低及低血壓者:靜脈輸入快速作用正性肌力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地高辛,必要時聯(lián)合用硝普鈉。治療中同時明確病因,給予相應治療。
14.心臟移植 心衰死亡率高,部分患者最終需進行心臟移植。近年由于免疫抑制治療的改進,心臟移植的存活率明顯提高。據(jù)統(tǒng)計,1997年全球201個中心進行了3400例小兒心臟移植,1年存活75%,5年存活65%,10年存活50%。 手術(shù)指征為:心肌病終末期治療無效,復雜先天性心臟畸形手術(shù)危險極高,和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術(shù)后獲得性心功能不全治療無效者。心臟移植術(shù)后死亡主要原因有感染、排異反應、移植冠狀動脈病、肺動脈高壓等。
(二)預后心衰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死亡率高。無癥狀性心力衰竭給予早期干預,可以延緩心衰的進展,改善預后。非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衰,若能有效控制原發(fā)病,心衰隨之好轉(zhuǎn),一般預后較好。

 

推薦藥店

同仁堂

小兒心力衰竭找問答

暫無相關(guān)問答!

小兒心力衰竭找藥品

暫無相關(guān)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guān)用藥指導!

小兒心力衰竭找資訊

暫無相關(guān)資訊!

小兒心力衰竭找醫(yī)生

更多 >
  • 桂永浩 桂永浩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心血管內(nèi)科
  • 劉文華 劉文華 主任醫(yī)師
    嘉定區(qū)中心醫(yī)院
    體檢、保健科
  • 李文泉 李文泉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
    中醫(yī)科
  • 王智 王智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
    心血管內(nèi)科
  • 夏青 夏青 主治醫(yī)師
    航天中心醫(yī)院
    社區(qū)科室
  • 吳迪 吳迪 主任醫(yī)師
    煤炭總醫(yī)院
    心血管內(nèi)科
  • 黃宗英 黃宗英 主任醫(yī)師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呼吸內(nèi)科
  • 馬官福 馬官福 主任醫(y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
    心血管內(nèi)科

小兒心力衰竭找醫(yī)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