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脫垂別名:胃黏膜脫垂癥
(一)治療
1.一般治療 注意飲食,少吃多餐,戒煙酒,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體位,采用左側臥位,盡量避免右側臥位;可給予鎮(zhèn)靜藥和抗膽堿能類藥物,以抑制過強的胃蠕動,以減少脫垂機會。有幽門梗阻者應禁食、胃腸減壓,并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對伴有胃炎潰瘍或上消化道出血者應給予相應的治療。
2.胃鏡下治療
(1)微波治療:在內鏡直視下,經活檢孔導入微波同軸導線,根據(jù)脫垂黏膜體積和長短,導線對準幽門管內及附近脫垂黏膜頭端和體部,工作電流150mA,每次治療時間以鏡下該處黏膜凝固泛白為止,一般約2~4s,灼療部位1~8點不等。微波的熱效應可使蛋白凝固變性,水分汽化蒸發(fā),受治組織收斂縮小,局部組織重新修復變平,故能治療脫垂黏膜引起的幽門等部分阻塞,總有效率為85.7%。
(2)高頻電刀切除法治療:術前查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shù)及凝血酶原時間;術前30min肌內注射地西泮(安定)及山莨菪堿(654-2)各10mg,內鏡直視下,經活檢孔把電凝套環(huán)對準幽門管內或附近脫垂黏膜遠側端,張開套環(huán)套住脫垂皺襞,使被套黏膜高出套環(huán)0.5~0.7cm,防止被套組織與其他部位接觸,收緊套環(huán)使被套組織呈暗紅色,切忌用力過猛,以免被機械性切斷,用PSD-10混合電流“3”~“4”切除被套組織,通電時間<4s,若1次通電未能切除可反復多次通電。因胃竇黏膜血管豐富,術后應嚴密觀察,以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術后要求:
①觀察5~7天,特別囑患者注意有否黑便,若有及時復診。
②在7天以內不宜進食硬性粗糙食物,以半流質為宜。
③均使用制酸藥,黏膜保護劑及口服抗生素以促進傷面愈合。
本病引起癥狀的只是堵塞了幽門管的一小段黏膜皺襞,PSD-10混合電流具有切和凝的優(yōu)越性,切除引起癥狀的小段黏膜即達到治療目的,總有效率為95%。
3.中醫(yī)治療
(1)針灸治療:
①內關、足三里、中脘3個為主穴,脾俞、胃俞、章門、期門任選1~2穴,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留針20min左右或用電針。
②灸足三里、神闕、內關,適用于虛寒證。
(2)中藥治療:本癥屬中醫(yī)“反胃”、“胃脘痛”等病范疇,中醫(yī)辨證論治效果較滿意。
①脾胃虛寒:癥見胃脘隱痛,食用脹悶,心下痞滿喜溫喜按,畏冷肢涼,肢體倦怠,氣短懶言,納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治以溫中散寒、健脾化飲,方以芪蔻平胃散加味。
②脾胃濕熱:癥見胃脘灼痛,納后脹痛甚,熱食尤劇,疼痛拒按,惡心嘔吐,口干口渴,大便干或不爽,小溲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治以清熱祛濕、和胃降逆,方以二黃茵膽湯加味。
③寒熱虛實夾雜:癥見胃脘痞滿疼痛,納入加劇,伴吞酸嘈雜,噯氣頻作,口干口苦不欲飲,畏寒喜溫,納差乏力,大便時干時溏或不爽,舌苔黃或黃白相間,脈弦細數(shù)。治以辛開苦降、平調寒熱,方以半復瀉心湯合左金丸加味。
4.手術治療
嚴重及反復發(fā)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伴有持續(xù)性嘔吐或劇熱上腹疼痛,經內科治療無效,懷疑癌變者可考慮手術治療。至于手術種類,目前認為以胃遠端切除術及胃十二指腸吻合術療效最好。
(二)預后
本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就目前所知,一切能引起胃劇烈蠕動的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本病以內科治療為主,但無特效藥物。藥物治療原則是減少胃蠕動,避免胃竇黏膜脫入幽門管,同時也要積極治療并存的疾病。
嚴重及反復發(fā)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伴有持續(xù)性嘔吐或劇熱上腹疼痛,經內科治療無效,懷疑癌變者可考慮手術治療。至于手術種類,目前認為以胃遠端切除術及胃十二指腸吻合術療效最好。
胃黏膜脫垂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胃黏膜脫垂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胃黏膜脫垂找醫(yī)生
更多 >胃黏膜脫垂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浙江省中醫(yī)院 上城區(qū) 三級甲等
-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錦江區(qū) 三級甲等
- 成都市西區(qū)醫(yī)院 金牛區(qū) 三級乙等
- 第三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沙坪壩區(qū) 三級甲等
- 大邑縣中醫(yī)醫(yī)院 大邑縣 二級甲等
-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渝中區(qū) 三級甲等
-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上城區(qū) 三級甲等
- 內蒙古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回民區(qū) 三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