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色假單胞菌腦膜炎
(一)發(fā)病原因
銅綠色假單胞菌在瓊脂平板上或感染傷口處均可形成綠色膿液,無芽孢的革蘭陰性菌,形態(tài)不一,成對排列或短鏈狀。雖為需氧菌,也可在厭氧條件下生長,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35℃,在42℃時仍能生長,據(jù)此可與熒光假單胞菌等進行鑒別。本菌對營養(yǎng)要求不高,生長中常伴發(fā)葡萄氣味,是三甲胺所散發(fā)。
菌體O抗原有兩種成分,一種為內毒素蛋白,是一種保護性抗原。另一種為脂多糖,具有型特異性,根據(jù)其結構可將銅綠色假單胞菌分成12個血清型。此外還可依噬菌體或綠膿菌素進行分型。
銅綠色假單胞菌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潮濕處能長期生存,對紫外線不敏感。能耐受多種消毒劑,并對許多種抗生素有耐藥,在濕熱55℃ 1h方能被滅活。
(二)發(fā)病機制
銅綠色假單胞菌的內毒素可引起發(fā)熱、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外毒素A則為一種動物死亡的致死因子,可裂解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煙酰胺部分催化腺苷二磷酸核糖與EF-2的共價結合,導致核糖體密碼移動過程的阻斷,從而阻止細胞蛋白合成,使組織壞死,造成局部或全身疾病過程。機體對銅綠色假單胞菌的免疫主要是體液免疫,特異性抗體以IgG和IgM為主,其中以IgM作用最強。IgG、IgM、補體、備解素等協(xié)助中粒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和殺滅銅綠色假單胞菌,故不易致病。但若改變或損傷宿主正常防御功能,或免疫功能缺陷,在醫(yī)院環(huán)境中常可從帶菌發(fā)展為感染。銅綠色假單胞菌腦膜炎的病理變化,早期軟腦膜及大腦淺表血管充血、擴張、炎癥沿蛛網(wǎng)膜下隙擴展,大量膿性滲出物覆蓋于腦表面,常沉積于腦溝及腦基底部腦池等處,亦可見于腦室內。腦脊液顏色則為草綠色,隨著炎癥的擴展,淺表軟腦膜和室管膜均因纖維蛋白滲出物覆蓋而成顆粒狀。病程后期則因腦膜粘連引起腦脊液吸收及循環(huán)障礙,導致交通性或非交通性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