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外陰萎縮
(一)發(fā)病原因
造成外陰皮膚萎縮的原因如下:
1.原發(fā)性外陰萎縮 絕經后的老年婦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其靶器官也隨之萎縮。
2.外陰白色病變 亦稱為慢性外陰營養(yǎng)不良。分為增生型、硬化苔蘚型及混合型。其中硬化苔蘚型病變時間較長后,炎性病變使真皮彈性組織消失而纖維化,則陰蒂、小陰唇萎縮。
3.扁平苔蘚 由白帶、搔抓等慢性刺激引起,常并發(fā)嚴重的萎縮性變化。
4.外陰白斑病 是外陰黏膜的增殖性變,有10%~20%發(fā)生惡性變。可能因創(chuàng)傷、炎癥、過敏、感染等長期刺激而形成,最后亦可致外陰萎縮。
(二)發(fā)病機制
1.原發(fā)性外陰萎縮 表皮變薄,角質層亦變薄。真皮有玻璃樣變。皮下彈力纖維減少。
2.硬化苔蘚型營養(yǎng)不良 病理特征為表皮層過度角化甚至出現(xiàn)角栓,表皮萎縮變薄伴基底細胞液化變性,黑色素細胞減少。真皮淺層水腫,膠原纖維結構喪失而出現(xiàn)均質化,真皮中層有淋巴細胞浸潤帶。
3.扁平苔蘚 顆粒層增生,有過度角化及棘層肥厚。真皮淺層有帶狀炎性浸潤,并侵入表皮,基底膜常有液化變性,上皮細胞退化可形成膠狀體。
4.外陰白斑癥 在肥厚期,上皮層增厚、角化,乳頭肥大并常陷入結締組織中。在萎縮期,慢性炎癥變化顯著,程度不同的水腫,上皮層下的彈力纖維幾乎完全消失。肥厚期與萎縮期之間無明確界限,上皮層在一處可能顯著增厚,而在另一處則很薄。
有人建議:根據上皮層細胞增生間變程度,將外陰白斑癥分為三級:
Ⅰ級:上皮棘細胞增厚,乳頭陷入結締組織中,但細胞未見不典型改變。
Ⅱ級:出現(xiàn)不典型細胞,有散在的核分裂,并有上皮珠形成。
Ⅲ級:細胞有間變,大小不一致,有核分裂,具有與原位癌相似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