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孢子絲菌病
(一)發(fā)病原因
申克孢子絲菌屬于真菌門,半知菌亞門、絲孢菌綱,絲孢菌目,叢梗孢科,孢子絲菌屬,為雙相型真菌,在組織內為酵母型,溫室培養(yǎng)為菌絲型。
(二)發(fā)病機制
孢子絲菌病主要侵犯皮膚、黏膜、局部淋巴系統(tǒng),引起肉芽腫性損害。肺內病變初期為段性分布的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病理變化為非特異性炎癥改變,浸潤的炎癥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少量類上皮細胞。隨病程遷延,形成慢性非特異性肉芽腫,導致結節(jié)性肺炎,典型病變由內向外依次為:中央區(qū)為慢性化膿區(qū),主要由中性多核白細胞所組成的小膿瘍,并混有少數組織細胞和淋巴細胞;周圍有大量上皮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外圍主要為淋巴細胞和成纖維細胞?;顧z組織切片先以淀粉酶在37℃處理1h后作PAS染色,可見4~6μm大小的圓形或卵圓形小體,有時尚可見4~8μm長的雪茄煙形小體及星狀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