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菌病
(一)發(fā)病原因
接合菌綱屬接合菌門,是一類較為原始、生長迅速、分布廣泛的陸生真菌,大部分存在于植物腐敗物和土壤中。許多是環(huán)境中常見的污染菌,可引起食物變質。少數(shù)是植物和昆蟲的致病菌,極少數(shù)可引起人類疾病。此綱真菌有性繁殖產(chǎn)生接合孢子,無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孢子。菌絲為多核體,絕大多數(shù)無隔膜,使其易于與其他絲狀菌相鑒別。接合菌綱作為一綱,被認為是相當自然的(而非人工硬性劃分的)一個群體。這一分類被細胞壁中殼聚糖——幾丁質的成分以及最近的分子生物學方法所證實。接合菌綱包括7個目和30個科。但只有毛霉目和蟲霉目具有醫(yī)學重要性。
毛霉目病原菌包括毛霉科的根霉屬、犁頭霉屬、根毛霉屬、毛霉屬和囊托霉屬以及小克銀漢霉科、被孢霉科、瓶霉科、共頭霉科和枝霉科中的多種真菌。蟲霉目病原菌包括蛙糞霉科中的林蛙糞霉以及蟲生鏈殼科的冠狀耳霉和異孢耳霉。其中米根霉(異名:少根根霉)是最常見病原菌,約占培養(yǎng)陽性病例的60%和鼻腦感染病例的90%。米根霉為世界性分布,多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勺酝寥?、腐敗的蔬菜、食品、動物和鳥糞中分離。在印度尼西亞、中國和日本,米根霉常用于腌制食物和酒精飲料,可產(chǎn)生一種麥角生物堿——田麥角堿,對人體和動物有毒性。
毛霉在自然界無處不存在,并且是有機物質重要的腐敗菌。一般情況下本菌無毒力,感染多發(fā)生在患有嚴重基礎疾患患者。毛霉目病原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8~30℃,分離時37℃亦可生長。毛霉的特點為菌絲較粗大,不分隔或極少分隔;菌絲壁較厚,側枝與母枝成直角;好侵犯血管,易在腔內形成血栓,引起局部組織壞死。蟲霉目病原菌普遍存在于腐爛植物及許多爬行和兩棲動物胃腸道,但對動物無致病性,昆蟲體內尚未分離出本菌,但孢子有時可附于昆蟲體表,成為傳播媒介。本菌不耐寒,寒冷環(huán)境很快死亡。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的環(huán)境中皆可分離出本菌。本菌在25~37℃生長良好,但室溫卻生長不良。
(二)發(fā)病機制
毛霉在自然界無處不存在,并且是有機物質重要的腐敗菌。一般情況下本菌無毒力,感染多發(fā)生在患有嚴重基礎疾患患者。毛霉目病原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8~30℃,分離時37℃亦可生長。毛霉的特點為菌絲較粗大,不分隔或極少分隔;菌絲壁較厚,側枝與母枝成直角;好侵犯血管,易在腔內形成血栓,引起局部組織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