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遇到的耳科疾病很多,通常他們的癥狀有些相似,所以大家不能夠準確的發(fā)現(xiàn)疾病的存在,因此當美尼爾氏病發(fā)生的時候,大家可能不能第一時間識別出美尼爾氏病,所以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尼爾氏病的識別方法,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此病是由于耳內(nèi)膜迷路積水或水腫,壓迫了內(nèi)耳的末梢感受器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癥狀。其主要表現(xiàn)是眩暈、耳鳴、耳聾和耳悶堵。——般災然發(fā)作,沒有先兆,眩暈多為旋轉(zhuǎn)性,感到外界景物在轉(zhuǎn)動或自己身體在轉(zhuǎn)動,有的患者也可有搖擺感或漂浮感,好像腳下沒根。同時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并出冷汗。這種狀況可山現(xiàn)在一連幾分鐘之內(nèi),也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整個過程中頭腦是清醒的,但是由于難受而說不出話來。眩暈發(fā)作時常伴有耳鳴、耳聾,80%的人是單側(cè)耳聾。耳鳴的聲音有多種多樣,如蟬叫聲、笛聲和機器聲等,嚴重者甚至難以入睡。病發(fā)初朋隨著眩暈的緩解,耳鳴也可能減輕或消失,耳聾可好轉(zhuǎn)以至恢復到正常的聽力。但眩暈發(fā)作多次以后聽力逐漸下降,甚至不能再恢復,耳鳴也會經(jīng)久不停。嚴重發(fā)作時還可能有眼球不由自主地擺動,多在水平方向顫動,醫(yī)生稱為眼震。
美尼爾氏病的發(fā)生多在中年時,初次發(fā)病在老年人的較少見。調(diào)查證實,此病的發(fā)作與精神緊張、過度疲勞、變態(tài)反應等因素有關(guān)。發(fā)作期間病人很痛苦,需要家人精心照料,采取最適宜于自己認為的體位休息,避免強光照射,盡量減少刺激性因素。由于此病常常沒有先兆,所以,有這類病史的人不宜駕車、不宜高空作業(yè)和進行帶電操作,以免發(fā)生危險。平時則應戒煙酒,不吃太咸的食物。
本病屬中醫(yī)學“眩暈”范疇,多因素體肝腎陰虛,加之后天失于調(diào)攝,或恣食肥甘厚味,或情志過激,以致氣血不足、痰濁阻滯,清陽不升,或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引動內(nèi)風所致,臨床上常見陰虛陽亢、氣血不足、痰濕中阻三個證型。
【白菊花茶】
配方: 白菊花5克,綠茶10克。
制法: 白菊花、茶葉一起放入杯內(nèi),開水沖泡。
功效: 清肝瀉火,祛風止眩。
用法: 代茶頻飲。
【葡萄芹菜汁】
配方: 葡萄、芹菜各適量。
制法: 把葡萄、芹菜洗凈,搗爛取汁。
功效: 滋陰養(yǎng)陰,清熱平肝。
用法: 以上汁液用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連用1周。
【天麻鉤藤羹】
配方: 天麻9克,鉤藤12克,石決明15克,藕粉20克。
制法: 前三味用布包加水適量,煎取汁液,用煮沸的藥液沖藕粉,加入白糖調(diào)味。
功效: 平肝潛陽,熄風止眩。
用法: 每日1劑,連用4~5日。
氣血不足
臨床表現(xiàn) 眩暈反復發(fā)作,病程較久,伴嘔吐,耳鳴耳聾,面色萎黃或蒼白,心悸怔忡,疲倦乏力,失眠健忘,食少乏味,舌質(zhì)淡,少苔,脈細弱。
【黃芪洋參絲瓜湯】
配方: 黃芪30克,西洋參片3~4片,絲瓜200克。
制法: 絲瓜切成小塊或小片,加入黃芪,西洋參及清水300毫升,煎煮20分鐘左右。
功效: 益氣養(yǎng)陰,升清降濁。
用法: 喝湯,吃洋參片、絲瓜。
【烏梅桂圓飲】
配方: 烏梅15克,當歸10克,山藥10克,酸棗仁10克,桂圓肉10克,白糖20克。
制法: 將烏梅、當歸、山藥、酸棗仁四味加水4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鐘,濾去藥渣,加入桂圓肉、白糖稍煮即成。
功效: 益氣養(yǎng)血,安神定眩。
用法: 每天1劑,分2~3次飲服。
【山藥蝦仁豆腐】
配方: 山藥30克,茯苓20克,嫩豆腐400克,鮮蝦仁200克。
制法: 先將鮮蝦仁加入生粉、食鹽、料酒各適量,腌漬10分鐘左右;嫩豆腐切成丁,山藥茯苓切成薄片。豆腐置于白色碗內(nèi),山藥、茯苓鋪在豆腐周圍,隔水蒸約10分鐘,將蝦仁、麻油倒在豆腐上面,撤上蔥花、姜末,再蒸10分鐘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氣,升陽止眩。
用法: 佐餐食用。
【肝肺湯】
配方: 豬肝、豬肺各1副,陳皮、青鹽各125克。
制法: 豬肝、豬肺如常法沖洗干凈,加入陳皮、青鹽,下鍋煮至肝肺熟爛。
功效: 益氣養(yǎng)血,滋補肝腎。
用法: 飲湯吃肝、肺。
【首烏大棗粥】
配方: 何首烏50克,粳米90克,大棗4枚。
制法: 將何首烏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再與粳米、大棗共同煮粥,粥成時調(diào)入冰糖。
功效: 養(yǎng)血補肝,健脾益氣。
用法: 每天早晚分食。
痰濕中阻
臨床表現(xiàn) 眩暈陣作,伴耳鳴,惡心嘔吐,胸悶不適,心悸多寐,胃納不佳,晨起咯痰,形體肥胖,舌苔膩,脈弦滑。
【白術(shù)香酥餅】
配方: 白術(shù)10克,陳皮10克,雞蛋2只,面粉300克。
制法: 將白術(shù)、陳皮水蒸使軟,切成碎末;雞蛋打至起泡沫,用小蘇打、香精、豬油、鹽、白糖適量拌和,再與白術(shù)末、陳皮末及面粉揉和,捏成油酥面團。將面團攤成薄餅,放在油鍋內(nèi)煎烤15分鐘左右,表面成為金黃即成。
功效: 健脾化痰,益氣止眩。
用法: 可作早、晚餐主食。
【赤豆茯苓粥】
配方: 茯苓15克,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
制法: 先把赤小豆、粳米加水適量,如常法煮粥;茯苓研成粉,等粥將成時加入調(diào)勻。
功效: 益氣健脾,化痰除眩。
用法: 早晚分食,連用數(shù)天。
【陳皮薏米粥】
配方: 陳皮9克,薏米30克,竹茹9克,珍珠母20克。
制法: 先把陳皮、竹茹、珍珠母用布包好,加水煎去渣取汁,用藥汁與薏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紅糖調(diào)味。
功效: 健脾化痰,平肝潛陽。
用法: 每天1劑,頓服或分2次服食??蛇B用1周。
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3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18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3.5散瘀消腫,活血止痛。用于關(guān)節(jié)炎及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價: ¥33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 ¥13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2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25清熱解毒,涼血。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
健客價: ¥23益氣養(yǎng)陰,培補脾腎。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等癥。
健客價: ¥548溫中補虛,和里緩急,開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隱痛,喜溫喜按,胃納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價: ¥26.5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 ¥16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跌撲腫痛。
健客價: ¥248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4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2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健客價: ¥27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5補血生精,健腦補腎。用于腎虛所致的體質(zhì)虛弱,腰背酸痛,頭暈,驚悸健忘,虛汗,畏寒失眠,面色蒼白,氣虛食減。
健客價: ¥78溫中補虛,調(diào)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17健脾,燥濕。用于胃脘脹痛。
健客價: ¥40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健客價: ¥38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痤瘡,粉刺,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
健客價: ¥43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