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耳聾指的是使用某些藥物治病或人體接觸某些化學制劑所引起的耳聾。
耳朵對聽覺的感知依賴于內耳的毛細胞,毛細胞可以感受不同頻率的聲音,然后將聲音轉化為電能,通過神經的傳導到達大腦皮層,我們就可以聽到大自然美妙的聲音。耳毒性藥物可以損害這些毛細胞,從而引起聽力下降。
目前己發(fā)現(xiàn)的耳毒性藥物近百種。由于一些人缺乏基本的科學用藥常識,隨意濫用藥物的現(xiàn)象很普遍,以至于發(fā)生了藥物性耳聾的悲劇。
常見耳毒性藥物
1.氨基糖甙類抗菌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2.非氨基糖甙類抗菌素:小諾霉素、紫霉素、紅霉素、萬古霉素等
3.利尿藥:速尿、利尿酸等
4.抗腫瘤藥物:順鉑、氮芥等
5.解熱鎮(zhèn)痛藥:阿司匹林等
6.抗瘧疾類藥物:奎寧、氯奎
藥物性耳聾癥狀
主要表現(xiàn)以耳聾、耳鳴為主。耳聾多在用藥后1-2周出現(xiàn),逐漸加重,半年后逐漸穩(wěn)定。耳聾多為雙側性,以高頻聽力損失開始,逐漸向低頻擴展,少數(shù)人會繼續(xù)惡化,直至全聾。此外還可有頭痛、眩暈等表現(xiàn)。
藥物性聾的防治
1.針對藥物性耳聾,應以預防為主,嚴防濫用耳毒性藥物。
在治療疾病時,不要濫用藥物,特別是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在使用藥物前,應向醫(yī)生咨詢。
2.兒童最好使用兒童藥
避免隨便使用抗生素,必須用時,需選擇無耳毒性抗生素,劑量宜小,療程宜短。作為家長,孩子服藥期間應及時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對聲音無反應或反應遲鈍,應立即就醫(yī)。
3.及時就醫(yī),積極治療
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并就醫(yī)。
對于早期輕中度聽力損失患者,可采用神經營養(yǎng)性藥物進行治療。對于致聾已久且無法恢復的患者,建議及時選配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并進行積極的聽力和語言康復訓練,將損失降至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