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大小有兩個概念,一個是聲音的強度,另一個是響度。聲音的強度是一個物理量,可進行客觀測量;響度則是人耳對聲音的主觀感覺,它不僅與聲音的物理強度有關,而且與頻率有關。正常情況下,強度和響度之間按照一定的比值關系增減,即隨著聲音強度的增加,人耳所能感覺到的響度也隨之有規(guī)律地增大,強度減小,響度有規(guī)律地減小。而當耳蝸病變時,聲音的強度在某種程度上的增加卻能引起響度的異常迅速增大,這就是重振現(xiàn)象。重振現(xiàn)象是耳蝸病變的診斷依據之一。
重振試驗的方法有很多種,如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短增量敏感指數(shù)試驗、Metz重振試驗等。
1.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ABLB)
此法適用于單側聽力損失或雙側聽力損失但一側耳較輕,且雙耳氣導聽閾差值大于20dB者。
方法:在純音聽閾測試的基礎上,雙耳選擇同一頻率,通暢為1kHz或2kHz進行測試。以健耳或相對健耳為參照耳,患耳為變耳。先在健耳或相對健耳閾上給一測試聲,隨即調節(jié)患耳或聽力較差耳的聲音強度,直到受試者感覺雙耳響度相等為止。再在健耳或相對健耳以10-20dB一檔增加聲音強度,每增加一檔后,調節(jié)患耳或聽力較差耳的聲音強度,直到兩耳響度一致為止。如此逐次提高兩耳測試聲的強度,于聽力表上分別記錄兩耳響度一致時的聲音強度,并劃線連接。
結果分析:當兩耳最終在同一強度感到響度一致或有在某一強度上達到響度一致的趨勢,表示有重振。若兩耳達到響度一致時的聲音強度的差別始終維持于雙耳聽閾的差別上,表示沒有重振。
2.短增量敏感指數(shù)試驗(SISI)
本試驗是對受試耳對閾上20dB連續(xù)聲信號中出現(xiàn)的微弱強度變化(1dB)敏感性的測試,以每間隔5s出現(xiàn)1次,共計20次聲強微增變化中的正確辨別率,即敏感指數(shù)來表示。測試時選擇1-4kHz中某一頻率聲信號作為載體,在該頻率純音氣導閾上20dB給聲音。囑咐受試者如果聽到一個短暫的響度增加時按鈕。先以5dB增量作為訓練,等到確定受試者理解測試要求后,增量減少到1dB,開始正式測試并記分,共給出20次增量。記錄受試者能聽到增量的次數(shù),并乘以5,可得出SISI試驗得分,以百分比表示。
結果分析:Jerger認為0-70%為SISI試驗陰性,提示為正常聽力耳或非耳蝸病變。得分在70%-100%者,為SISI試驗陽性,提示耳蝸病變。
3.Metz重振試驗
在純音聽閾和聲導抗測試的基礎上,通過計算同一頻率純音聽閾和鐙骨肌反射閾值之差來評定重振現(xiàn)象的有無。
結果分析:正常耳二者之差為70-95dB。不大于60dB表示有重振,為耳蝸性聽力損失的表現(xiàn)。不小于100dB表示蝸后性聽力損失。
如本用療品于條治下可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 下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 中耳炎: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 竇炎: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 皮膚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克雷白桿菌引起。 5. 尿路感染:由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或腸桿菌引起。 盡管本品對以上
健客價: ¥28.5本品可用于治療如下微生物的敏感菌引起的各種感染: 1.下呼吸道感染:由產生β-內酰胺酶的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中耳炎:由產生β-內酰胺酶的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鼻竇炎:由產生β-內酰胺酶的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皮膚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克雷白桿菌引起。 5.尿路感染:由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或腸桿菌引起。 盡管本品對以上
健客價: ¥22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7:1)片功效:本品可用于治療如下條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下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中耳炎: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竇炎: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皮膚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克雷白桿菌引起。 5、尿路感染:由大腸桿菌、
健客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