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聹栓塞常識(shí)介紹
摘要: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分泌淡黃色粘稠液體,稱耵聹。有的耵聹狀如粘液,俗稱“油耳”。正常情況下耵聹可借咀嚼、張口等下頜運(yùn)動(dòng)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tuán),阻塞外耳道,稱耵聹栓塞(impacted cerumen)。
病因
耵聹腺分泌過(guò)多或排出受阻,如外耳道狹窄、異物存留,骨疣等。
癥狀
可出現(xiàn)聽力減退、
耳鳴、耳痛,甚至眩暈。遇水后耵聹膨脹,完全阻塞外耳道,使聽力減退。還可刺激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若壓迫刺激
鼓膜,可致耳鳴,偶有因壓迫中耳引起眩暈者。
檢查
可見棕黑色或黃褐色塊狀物堵塞外耳道內(nèi)。
治療
用耳鑷或耵聹鉤取出耵聹團(tuán)塊。若大而硬難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氫鈉或1~3%酚甘油,每日滴4~6次,待軟化后可用上述器械取出或用沖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應(yīng)先控制炎癥,再取耵聹。
外耳道沖洗法:病人或助手手扶彎盤放于
耳垂下,拉直外耳道,用20~50毫升
注射器接鈍粗針頭或用特制外耳道沖洗器,吸溫沖洗液,將沖洗器頭放入外耳道內(nèi)靠近后上壁,逐漸輕輕加壓沖洗,使水流沖向外耳道后上壁,沖洗液進(jìn)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將耵聹沖出。沖洗完后用干棉簽拭凈外耳道。
(實(shí)習(xí)編輯: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