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誘因
絕大多數(shù)肝衰竭的發(fā)生都有誘因,不同誘因所致肝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特征及治療策略存在差別。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發(fā)生肝衰竭的常見誘因主要包括:
?、貶BVDNA水平劇烈波動:HBV病毒變異(如前C區(qū)、C區(qū)等),導致免疫逃逸;不適當停用抗病毒治療,導致病毒學反跳;對抗病毒藥物耐藥后,病毒復發(fā)。
?、贖BV重疊其他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其中以重疊HEV感染病情最重,死亡率最高。一項研究表明,CHB重疊HEV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高于重疊感HAV染者,死亡率分別為24.5%和1.9%。
③藥物損傷:常見者包括抗結核藥、中藥、化療藥等,尤其是HBV感染攜帶狀態(tài)下,藥物損傷導致的肝衰竭往往預后極差,個別特異體質的人對水楊酸類藥物超敏,病情發(fā)展兇猛。
④酒精性肝?。憾鄶?shù)情況下,酒精性肝病是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發(fā)展為肝衰竭,長期大量飲酒易導致慢性肝衰竭。
⑤其他誘因:包括飲食不節(jié)或不潔、過勞、精神壓力等,多在慢性肝病基礎上發(fā)生。
肝衰竭的“三重打擊”學說和自然史“時相”概念
各種因素包括:病毒(HBV變異等)、機體、外界(藥物等)等因素導致免疫損傷,引起局部炎癥反應,進一步引起局部缺血缺氧,局部炎癥反應和局部缺血缺氧又導致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腸黏膜屏障障礙,進而引起內毒素血癥,包括免疫損傷、局部缺血缺氧和內毒素血癥的“三重打擊”,導致肝細胞死亡(凋亡/壞死等)。
肝衰竭的自然史“時相”可分為上升前期、上升期、平臺期和恢復期,相當部分患者(30%-70%)在上升期后死亡。
肝衰竭各“時相”的病理機制與“三重打擊”學說相對應:上升前期以免疫損傷為主,上升期的初期以免疫損傷加缺血缺氧為主,上升期的中期亦有內毒素損傷機制參與,平臺期則為免疫抑制狀態(tài),以內毒素損傷機制為主。
肝衰竭各期的特征、發(fā)生機制和治療策略
?。ㄒ唬┥仙捌冢ㄖ匕Y傾向)
特征: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病程2周之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明顯升高,可達正常上限30倍(30×ULN)以上;總膽紅素(TBil)升高,>10×ULN,但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5或凝血酶原活動度(PTA)>40%。機制:該期為免疫“潮”期,大量炎性細胞因子匯集肝臟,攻擊病毒的同時,肝細胞亦同時受累。
治療策略:
①糖皮質激素短程(1-3天)治療,應用激素治療的指征:病程<2周,ALT>20×ULN,無肝硬化基礎。短程激素治療(不超過3天)可以減輕炎癥風暴,減輕炎癥因子堆積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但不要期望完全中止病情發(fā)展,免疫風暴過后有“慣性滑行”運動;
?、诖髣┝棵庖?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hbyuguan.com/product/00811.html" name="InnerLinkKeyWord">球蛋白是否具有封閉炎癥受體和減輕充血、水腫作用,有待進一步證實;
③血漿置換或持續(xù)血液濾過,有利于減輕炎癥風暴;
?、鼙WC足夠血容量,補充血漿、白蛋白及葡萄糖;
?、萑绻∫驗镠BV感染,盡早抗病毒治療有利于挽救一部分炎癥損傷。研究表明,恩替卡韋(ETV)治療可顯著改善CHB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預后。
?。ǘ┥仙?/strong>
特征:消化道癥狀嚴重,病程第2-4周;TBil以150μmol/周的速度上升;ALT/AST開始明顯下降,以ALT下降為主;INR>1.5或PTA≤40%。機制:炎癥“風暴”后,大量炎性細胞堆積在肝臟,導致肝細胞腫脹,血流灌注減少,乳酸脫氫酶(LDH)明顯升高,肝細胞面臨缺血、缺氧狀態(tài),導致肝細胞大塊壞死。
治療策略:
①擴容:血漿、白蛋白及葡萄糖;
②前列腺素等改善微循環(huán)藥物,改善供血;
?、跲2療法可能有助于改善缺血、缺氧;
?、芫植繜岑煹纫嘤兄诟纳乒┭?;
?、菽懠t素吸附,對改善內環(huán)境有效。
?。ㄈ┥仙笃?/strong>
特征:癥狀嚴重,相繼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病程4-8周;TBil繼續(xù)上升,但速度稍降;出現(xiàn)膽酶分離現(xiàn)象;INR>1.5或PTA<40%。機制:大量炎癥細胞及因子耗竭,肝臟NK細胞明顯下降,腸道菌群失調異位,全身感染,加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內毒素釋放,出現(xiàn)第三次肝損打擊,部分患者無法承受“三重打擊”,病情無法逆轉,最終導致死亡。
治療策略:
①人工肝:內毒素吸附+血漿置換;
?、谟行褂每股丶?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hbyuguan.com/product/07463.html" name="InnerLinkKeyWord">胸腺肽α-1等免疫增強劑;
?、鄹纳颇c道菌群失調,可試用益生菌治療及糞菌移植;
④積極治療各種并發(fā)癥;
?、荼Wo腎功能,使尿量維持>2000mL/日;
?、廾庖呒毎煼ǎ喝鏝K細胞、CIK等。
(四)平臺期
特征:癥狀稍緩解,食欲改善,病情趨向平穩(wěn);TBil上升幅度為50μmol/L左右,并有下降趨勢;INR或PTA維持原水平或有好轉。機制:肝臟承受了“三重打擊”后,機體免疫從衰竭狀態(tài)逐漸恢復,Th1/Th2穩(wěn)向平衡,肝細胞開始再生。
治療策略:
①人工肝:清膽紅素、清內毒素,盡可能改善肝臟再生環(huán)境;
?、诒3肿銐蜓髁?,局部熱療有幫助;
?、鄞僭偕罕倦A段應用干細胞治療是理想的時機,臨床研究表明,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移植可以顯著提高患者24周時的生存率;
?、芊e極治療并發(fā)癥,防治出血、腦病、感染或腎衰;
?、萸迥c道,積極培育腸道正常菌群。
(五)恢復期(下降期)
特征:癥狀緩解;TBil進入下降通道;INR或PTA逐步恢復正常。機制:機體免疫平穩(wěn),肝臟再生,肝細胞及剩存細胞逐漸承擔各種代謝及解毒功能。
治療策略:
①讓患者主動進食,增加活動量;
?、谏髦厥褂每股兀苊饽c道菌群失調;
③局部熱療,有助于病情恢復;
?、苤兴幷{理,對病情有幫助。
預后評分系統(tǒng)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感染科應用肝性腦病、血清肌酐、PTA、TBil、肝臟大?。ǔ暅y量)、腹水量和胸水(超聲測量)、感染(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比例和胸部炎癥影像)等7項臨床指標,按照嚴重性,分別給予0-4分,制定了客觀簡便的肝衰竭預后評分系統(tǒng)。
該評分系統(tǒng)對乙肝ACLF患者預后的預測能力顯著優(yōu)于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系統(tǒng),二者的曲線下面積(c-statistic)分別為0.960(95%CI:0.944-0.977)和0.886(95%CI:0.852-0.920)。
總之,肝衰竭搶救成功必備:①概念清楚:肝衰竭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三重打擊”過程及“時相”概念;②治療果斷:早期準確使用激素,盡早抗病毒治療,盡早人工肝治療;③管理細膩:精準處理各期病癥,注重“打擊”,按“時相”治療。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問請?zhí)砑游⑿殴娞枺航】徒】底稍儯】徒】底稍優(yōu)楦魑慌笥烟峁┤鎸I(yè)的疾病咨詢和健康資訊,健客健康咨詢真誠為您服務。健客宗旨:讓每一個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