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不良反應如下:1.常見消化道反應,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或腹瀉等。2.過敏反應,可表現(xiàn)為皮疹,偶可發(fā)生嚴重的波脫皮炎(常伴隨肝功能損害)、滲出性多形紅斑。3.肝毒性,治療過程中可發(fā)生輕度一過性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偶可出現(xiàn)肝中毒性癥狀,尤其易發(fā)生于有嚴重基礎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癥)的患者。4.可見頭暈、頭痛。5.某些患者,尤其嚴重基礎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癥)的患者,可能出現(xiàn)腎功能異常。6.偶可發(fā)生周圍血象一過性中性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等血液學檢查指標改變,尤其易發(fā)生于嚴重基礎疾?。ㄈ绨滩『桶┌Y)的患者。氟康唑片有什么禁忌?
對氟康唑片(依利康)或其他吡咯類藥物有過敏史者禁用。
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主要成分為氟康唑。分子式:C13H12F2N6O,分子量:306.28,為白色或類白色片。
氟康唑片(依利康)屬吡咯類抗真菌藥??拐婢V較廣??诜办o注氟康唑片(依利康)對人和各種動物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包括免疫正?;蛎庖呤軗p的人和動物的全身性念珠菌?。⑿滦碗[球菌感染(包括顱內(nèi)感染)、糠秕馬拉色菌、小孢子菌屬、毛癬菌屬、表皮癬菌屬、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包括顱內(nèi)感染)及莢膜組織胞漿菌、斐氏著色菌、卡氏枝孢霉等有效。氟康唑片(依利康)的體外抗菌活性明顯低于酮康唑,但氟康唑片(依利康)的體內(nèi)抗菌活性明顯高于體外作用。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作用機制主要為高度選擇性干擾真菌的細胞色素P-450的活性,從而抑制真菌細胞膜上麥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氟康唑片(依利康)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食物、抗酸藥、H2受體阻滯藥的影響??崭箍诜颠蚱?依利康)約可吸收給藥量的90%。單次口服氟康唑片(依利康)100mg,平均血藥峰濃度(Cmax)為4.5~8mg/L。表觀分布容積(Vd)接近于體內(nèi)水分總量。氟康唑片(依利康)血漿蛋白結合率低(11%~12%),在體內(nèi)廣泛分布于皮膚、水皰液、腹腔液、痰液等組織體液中,尿液及皮膚中藥物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10倍;水皰皮膚中約為2倍;唾液、痰、水皰液、指甲中與血藥濃度接近;腦膜炎癥時,腦脊液中氟康唑片(依利康)的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54%~85%。氟康唑片(依利康)少量在肝臟代謝。主要自腎排泄,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給藥量的80%以上。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27~37小時,腎功能減退時明顯延長。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部分清除氟康唑片(依利康)。
氟康唑片(依利康)屬吡咯類抗真菌藥??拐婢V較廣。口服及靜注氟康唑片(依利康)對人和各種動物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包括免疫正?;蛎庖呤軗p的人和動物的全身性念珠菌?。⑿滦碗[球菌感染(包括顱內(nèi)感染)、糠秕馬拉色菌、小孢子菌屬、毛癬菌屬、表皮癬菌屬、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包括顱內(nèi)感染)及莢膜組織胞漿菌、斐氏著色菌、卡氏枝孢霉等有效。氟康唑片(依利康)的體外抗菌活性明顯低于酮康唑,但氟康唑片(依利康)的體內(nèi)抗菌活性明顯高于體外作用。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作用機制主要為高度選擇性干擾真菌的細胞色素P-450的活性,從而抑制真菌細胞膜上麥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氟康唑片(依利康)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食物、抗酸藥、H2受體阻滯藥的影響。空腹口服氟康唑片(依利康)約可吸收給藥量的90%。單次口服氟康唑片(依利康)100mg,平均血藥峰濃度(Cmax)為4.5~8mg/L。表觀分布容積(Vd)接近于體內(nèi)水分總量。氟康唑片(依利康)血漿蛋白結合率低(11%~12%),在體內(nèi)廣泛分布于皮膚、水皰液、腹腔液、痰液等組織體液中,尿液及皮膚中藥物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10倍;水皰皮膚中約為2倍;唾液、痰、水皰液、指甲中與血藥濃度接近;腦膜炎癥時,腦脊液中氟康唑片(依利康)的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54%~85%。氟康唑片(依利康)少量在肝臟代謝。主要自腎排泄,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給藥量的80%以上。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27~37小時,腎功能減退時明顯延長。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部分清除氟康唑片(依利康)。
(實習編輯:孫媛媛)
上一篇:服用氟康唑片會發(fā)生血液學檢... 下一篇:氟康唑片有什么注意事項?